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栏作者:施文铃

福州方言文化研究者,闽都乡学讲师,福建省级非遗项目福州方言八音传承人,著作《福州八音字典》。

△ 配音 | 施文铃

(小提示:点击文中 蓝色图标 ,可跳转福州话字词释义及读音)

宋朝,旧闽县七里地区人口较快增长,人多地少矛盾日益突出,不少里人一天吃两餐,更有甚者“㬼饔也呒飧(有早饭没晚饭)”,饿肚子的记忆刻骨铭心。民以食为天,古代熟人相见第一句问候便是:“吃了没有?”如今,这句话已成为老福州相遇的口头禅。先民为了填饱肚子开垦荒山,或濑江造田,大片沼泽洲地回土耕种水稻,水田跟江潮落差很小,高处望去似汪洋一片。故此,大片水田称为“洋”。方山俗称虎头山,亦称五虎山,山地是个宝,邻近乡人上山开垦田园,种植粮食、花生、蔬果等农作物。山上劳作常有过午晡时(三至五点)还没吃午饭,故而戏言“㬼米煮飰伓惊迟,晌蛮迟飧还在”。意思是:有米煮饭晚一些也没什么,虽迟吃午饭,晚饭照吃。

七里先民有了山地和田洋,粮食能够自给自足,俚语云:“五虎六羊(洋)育万户。”“五虎六羊”指五虎山和六大片水田,说明当时七里地区有万余户农家,若每户按八九口计算,总人口近十万,吃的粮食一半来源五虎山,另一半产自六洋(水田)的稻谷。旧时候,深山尚有老虎踪迹。由于村民上山砍柴薪,伐木烧炭,大山里频繁生产活动,乔木逐渐减少,森林受到破坏,猛兽渐无踪迹。

福城南路七里区官道,原本避虎害改走萧家道过濒塘路线,因绕道路程长多耗时,后寻辟捷径,在方山南陡坡开辟方山南岭。官道又回到方山北麓旧路方北铺,复走方山北岭,越过山顶,下方山南岭到达崇善西乡清廉里,在方山南麓五显岩附近设方南铺,位于今闽侯县祥谦镇虎山村,下接大田铺归入旧官道。方山南岭不仅是泉、漳、广旅客进出福城便捷通道,也是闽县内外七里、长乐县客商去侯官仙琦(今南通镇)、永福(永泰)县必经之路,南来北往商旅众多。

方南铺客流给周边小商贩带来商机,一时商贾云集,形成商贸集散地,货物中转省城、长乐、福清、永泰、七里诸乡。方南铺前面有家饮食小店,招牌“詹记”。店主名叫詹居中,小店人来客往生意兴隆,一家老小生活过得滋润。但集市的热闹让詹居中开始不安于现状,总想赚软钱(轻松赚钱)。他平日待人接物颇有用心,结交了下路(闽南)大商行高老板,把闲置的祖屋租给老板作粮食中转仓库,收租金一本万利。

嫌经营馆店生意太辛苦,詹居中灵机一动干脆闭门谢客,攀附高老板做乡间粮食借贷生意。

里人谁家断炊向他借粮,詹居中的规矩是借70斤,还时加利30斤,本利共还100斤。有乡人懂得算账,跟詹居中理论:按乡间“加三码”的惯例,是指借100斤,还时加三码——30斤,本利共130斤,你怎么只借出70斤要人还100斤也称为“加三码”?这本加利占到的便宜远超“加三码”,分明是“假三码”蒙人!

詹居中不紧不慢地说:“浡喫(欲吃)鱼汤七十二。”言下之意,要借就是这样条件,不借拉倒。詹居中玩弄“假三码”的事在乡间传开,乡人给他起个外号“假三码”。“假三码”也从此成为福州话中的一个名词,特指不讲道理、耍手法、喜欢占便宜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嘿!兄弟~福州腔调旨在展现使用福州方言的有趣情景。如果对福州话的日常表达有故事想说,欢迎投稿fzwbwhb@163.com。

来源:福州晚报·兰花圃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