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2年9月以来,北京市科协按照北京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通过遴选产业特派员服务企业纾难解困,形成一定成效。目前已有产业特派员3500余人,涵盖医药健康、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12个领域,服务各类企业9500余家。

为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人才优势,宣传产业特派员典型人物和案例,带动更多的院士、专家投身“千人进千企”工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特推出“千人进千企”专栏,介绍相关经验和成果。

在低碳环保的全球大趋势下,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或低排放的显著优势,推动着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为减少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然而由于锂电池安全问题引发的新能源汽车自燃、充电起火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每次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源头检测出质量不合格的锂电池,从而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质量安全?北京市科协“千人进千企”产业特派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维给我们讲述了工业检测领域产学研合作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保障安全 做企业最关心的事

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中,部件的精密度与复杂度要求都对传统检测方法提出了挑战。微小裂纹、内部缺陷及材料不均等问题,在常规视觉检测下难以察觉,却可能成为影响产品性能与安全的隐患。赵维作为“千人进千企”产业特派员,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他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及北京爱智尚科技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不仅为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也为产学研合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在与小米公司的合作中,他的团队面对的是小米汽车压铸件中缺陷深度估计的难题。这一难题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质量安全,而现有技术受限于压铸件的大小及流水线装配速度,只能进行二维DR成像,无法精确识别并估计缺陷深度。面对这一挑战,他的团队突破常规CT图像重建框架,创新性地开展了数据驱动的单视角CT成像算法研究。这一算法利用二维DR数据成功重建了压铸件的三维结构,并精确估计了缺陷深度,为小米汽车的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科学上的难题,更为工程应用开辟了新的路径。

在与爱智尚公司的合作中,团队则聚焦于动力锂电池缺陷在线检测识别的难题。动力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受限于现有锥束CT检查速度的限制,锂电池的在产线上实现全检一直是一个行业难题。团队通过数据驱动的在线锥束CT成像方法研究和技术开发,将锥束CT成像速度提升了两个数量级,实现了锂电池的在线三维全检,有效保障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科技创新与项目落地的循环促进

在赵维看来,科技创新与项目落地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强调:“科技创新是项目落地的基础,而项目落地则是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的关键途径。”科技创新通过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赋予项目以核心竞争力;而项目落地则通过产业化过程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使科技创新不再局限于实验室,真正服务于社会、满足市场需求。

赵维表示,科技创新与项目落地之间的互动循环是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创新驱动项目的实施,而项目的成功反馈又反过来推动进一步的创新。这种循环不仅使得科技创新保持持续性,也促使项目落地不断优化和发展。同时,他强调产学研深入合作是科技创新与项目落地之间的关键环节。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经验相结合,可以加速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推动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在“AI+CT”领域,赵维深刻体会到了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重要性,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还合作培养了具备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市场反馈和持续研发,确保技术不断优化并适应变化的需求。

然而,校企合作并非一帆风顺。赵维坦言,在合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推动了研究项目的深入与拓展。企业提供的丰富数据和先进设施使研究更贴近实际应用,提升了AI模型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多学科合作则推动了射线成像技术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团队提出了更有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成像方案。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团队解决了动力锂电池在线全检和单视角下汽车压铸件缺陷深度估计等关键技术难题,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高校成果通过企业实现了产品化和商业化,双方实现双赢。他认为,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加速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企合作的新篇章

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科协扮演了关键的桥梁角色。赵维高度评价了“千人进千企”行动在促进知识、技术与市场对接方面的作用。

“千人进千企”行动通过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对接到企业,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具体问题相结合,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推动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强化了人才与技术双向流动,提升企业技术水平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谈到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赵维充满了期待。他认为,未来的校企合作将更加紧密、灵活,注重成果转化与社会影响。同时,合作的面也将更加宽广,不仅限于单一领域或技术的合作,而是将涉及更多的学科和领域。通过不断深化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机制建设等措施,北京市科协“千人进千企”行动将谱写出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来源: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