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向学生下发了一份《校园礼仪规范》征求意见,其中“女士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应该主动微笑点头致意,以示亲和”的表述引发热议。有网友对此举表示肯定,有助于构建礼仪文明的大学校园;更多的网友批评,这是校方在展示“爹味”:自以为是、喜欢对他人进行说教、表现出大男子主义行为。这一规定看似旨在促进校园文明礼仪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然而其背后所蕴含的性别指向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曾曰,“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当然不分年龄、不分群体,人人都应成为微笑礼仪的践行者,生活在象牙塔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所以,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学校的想法很好,因为微笑与点头致意作为基本的社交礼仪符号,能够在校园生活中营造出温馨、友善的氛围。在日常的校园场景里,无论是在走廊上的擦肩而过,还是在校园活动中的相遇,这样的礼貌举动有助于打破冷漠与隔阂,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让校园环境更加融洽和谐。对于女生而言,这一规定或许是期望她们能够在校园社交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情感纽带”作用,以女性特有的亲和力带动整个校园文明风尚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如此黑字印进白纸,在规定中明确的性别指向性却难免让人产生疑虑,这也太家长作风了吧?此举似乎潜意识地将社交礼仪的推动责任更多地赋予了女生群体,而相对弱化了男生在其中也应有的责任担当。这极易引发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问题。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其实已经深入人心,任何基于性别的规定都应当谨慎对待,不应草率行事。如果仅要求女生见人就春风拂面、微笑点头;而对男生呢,可能冷面雪霜。这样明显的男女双标,可能会被解读为对女性行为的过度约束,对女性责任的过度加设,甚至是一种性别歧视的表现。这不仅与性别平等的原则相悖,也可能限制女性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大学如此急不可耐,强行介入学生的个人行为空间,用校规逼让女生微笑示人的做法,还可能忽视了个体差异和自由选择的权利。每个人的性格和情感表达方式都是独特的、个体的,也是自由的,如此强制性的微笑和点头,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感到不适或压力。而为了不违反校规而见人就强颜微笑,强首示点,那势必让微笑与点头变得生硬而形式化。真正的礼仪文明,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迫表现出来的形式。礼仪的养成应源于内心的自觉与文化的熏陶,而非外在的强制规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将“主动微笑点头致意”作为一项硬性要求施加于广大女生群体,容易会使这一原本美好的社交行为成为一种行为负担,而最终流于形式,甚至引发部分女生的抵触情绪。真正的礼仪教育应当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品德教育课程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们从内心深处理解礼仪的内涵与价值,从而自发地、真诚地践行礼仪规范。因此,教育管理者在制定此类规定时,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鼓励而非强制,引导而非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我们还需要思考的是,这样的规定是否真正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而不是简单地遵守一套外在的规则。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执行微笑点头的动作,而不理解其背后的精神内涵,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让他们明白礼仪的真正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好的教育,应当在尊重个体自由和性别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引导而非强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社交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礼貌又有个性的新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