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同地区的人们也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存活下去。
在常年寒冷的西伯利亚荒原,至今还有狩猎的民族。BBC纪录片《马背上的民族》就拍摄了当地猎户的真实生活。雅库特人在零下67度的天气里抓野兔,在被白雪覆盖的土地上、寒风呼号的情况下,他们三个月竟然能抓到1500只。
我们听起来可能难以想象,零下六十多度,门都不想迈出去,他们竟然还要天天出去狩猎!他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都是兔肉吗?经济来源又是什么呢?
«——【·特殊的猎户·】——»
俄罗斯东部边境,西伯利亚雅库特平原,保持着北半球最低温度的记录,那就是零下67℃的低温,这里生活着一些猎户,有的靠鹿,有的靠马。这些狩猎的“牧马人”就是雅库特人。
雅库特人,并非都是欧洲面孔,他们是西伯利亚土地上的黄种人,那片区域,是世界上中国以外,黄种人第二多的地方。但是他们的生活,或许可以用“茹毛饮血”来形容。听起来可能很残忍,但是,茹毛饮血也是保证他们身体健康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降低败血症的概率。
那里的生活在我们看来虽然艰难,但是当地人却感到津津有味。他们居住的房子在童话中被叫做“小木屋”,但是这些木屋应该是高配版,因为要做好保暖,隔离寒冷。纪录片中的一家人生活的地方远离村庄,几口人,和猎犬挤在一起生活。
看起来对人很亲近的这条猎犬,其实还捕猎过野狼。被狗捕到的狼被他们放在后面一间屋子里,抬出来时狼已经冻成了冰块。这是他们的方法,先冷冻,然后在剥狼皮。
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有首领,有猎人,也有负责伙食和零活的人。早晨起来,他们会喝一碗暖和的早茶。还会去马圈里喂马,他们的马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高头大马,而是矮小毛长的一个品种。
别看这种马样子古怪,但是它们和猎犬一样都是猎人们不能缺少的伙伴,可以当交通工具,可以吃,生下的小马驹还可以卖。它们最主要的食物——马肉,被放置在存放食物的木屋里,里面的温度比冰箱还低。
«——【·极地民族的生活·】——»
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温度极低,所以这些马只能通过不停吃草来维持生命所需的热量。但是却常常有不速之客到访,这些不请自来的家伙们,把猎人给马匹准备的草料偷吃掉非常多,那就是北极野兔。因此,猎人们需要经常设陷阱来捕捉野兔。
对付野兔,他们有专门的方法,用铁丝绕成圈缠在枯树枝上,这样的陷阱,让他们捕到了大量野兔。有意思的是,因为温度太低了,死掉的野兔会立马被冻僵,所以,捡到野兔尸体后猎人会把兔子腿弄断,以防装在袋子里尸体伤害到马。
他们围着布设的陷阱巡一圈下来,会收获很多只野兔,三个月里,就能捕到1500只。
北极野兔在这里很是常见,所以毛皮也不值多少钱,牧民主要靠卖马挣钱。
他们对马有着特殊的情感,尽管特殊,马却还是会被他们当成食物,而且是最主要的食物。他们所喂养的马,只要是太老的,或者不能再生育的母马,最终的宿命都是被杀掉,然后成为日后的主食。
马被宰了之后,身上的任何一个部位都不会浪费,马肉、内脏、马蹄、都能成为食物。他们一天三顿都吃马肉,常年如此。这一家兄弟6人中,平均每人一天要吃一公斤马肉,能吃的壮汉每天能吃下去3公斤。这样说来,他们确实离不开马。
生活在远离村镇的地方确实是危险的,环境恶劣、而且周围还有豺狼出没,但是他们却是自由的。常年待着荒原上,以后还会葬在这里,能够看出他们的对这片土地的坚守和对这种生活的满足。
身处寒冷的荒原上,内心仍然热流涌动,这是雅库特人的生活,也是很多极地人民的写照。
在俄罗斯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生活着一个驯鹿民族——涅涅茨人,在这里,一年当中有260都是属于冰天雪地,虽然冰雪覆盖,但这里依旧生存了大概45000涅涅茨人。
涅涅茨在他们的语言里大概就是“世界边缘”的意思,这也的确名副其实。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靠养鹿、捕鱼、狩猎为生。出行靠驯鹿拉的雪橇,基本上衣食住行都和“鹿”有关,而他们族人也称呼自己为“鹿的孩子”。
他们这个民族至今还沿袭着吃鹿肉、喝鹿血的习惯,在我们看来,这种行为仿佛是野人做派,但是,正是依赖于这个习惯,他们才不会得败血症。
虽然食物以肉为主,但是也不是只吃鹿肉、鱼肉,夏天的时候它们也会摘些当地的浆果,直接食用,或者拿来酿酒。主食也会吃米饭和以免,并不是干啃面包。涅涅茨人居住的房子是可移动的,就像尖顶的帐篷一样,只是保暖和防风设施做的很好,一层裹着一层,不然难以抵挡四面八方的寒潮。
«——【·结语·】——»
这些民族在风雪弥漫的地方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更像是在远离社会、亲近自然,他们始终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里面,与自然、动物和谐共存。
参考:
BBC纪录片《马背上的民族》:马背上的民族《BBC》马背上的民族第1集_高清完整版视频在线观看_腾讯视频矩形备份 5热搜榜
环球网:“冰上丝路”沿线的驯鹿牧民 2017-11-10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