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便迈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疏漏,比如对文物遗产的保护。
徽派建筑
荫余堂,这座承载着黄氏家族八代人兴衰的徽派建筑,在那个时代却面临着被拆除的厄运,这些古老的建筑似乎注定要被时代抛弃。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位远渡重洋的美国女士,为荫余堂的命运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机,从而促成了中美之间的一项文化交流项目。
荫余堂的独特魅力
徽派建筑是我国古建筑中的重要流派,而荫余堂作为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徽派建筑,凝聚了古代匠人的智慧和艺术,它的建造者是一位通过经商致富的黄氏族人。
徽派建筑
这位黄氏族人耗费巨资,历时多年,才建成了这座气势恢宏的“豪宅”,“荫”字寓意祖宗的庇护,“余”字则寄托了家族对丰裕永续的美好愿望。
宅院的布局设计独具匠心,四水归堂的结构象征着财富的汇聚和家族的团结,天井不仅提供了充足的采光和通风,也寓意着财富不外流。
门前矗立的照壁,有效地保护了住宅的私密性,在荫余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工匠们精雕细琢的痕迹。
无论是梁柱上的雕花,还是砖石上的图案,都充满了吉祥的寓意,麒麟、祥云、仙鹤、龙凤等传统纹饰,无声地诉说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过岁月的洗礼,荫余堂不仅是一座住宅,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承载着黄氏家族的历史记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荫余堂(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
值得一提的是,荫余堂坐南朝北的朝向也颇具特色,这与主人的商人身份和风水理念有关,他认为“水”代表财富,而北方属水,因此选择了坐南朝北的朝向,希望能够招财进宝。
这种对风水五行的讲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荫余堂(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的繁华逐渐褪去,黄氏后人陆续搬离了这座祖宅,荫余堂也逐渐走向衰败。
到了20世纪90年代,它已经变成了一座破旧不堪的老屋,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荫余堂的命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荫余堂(未搬迁)
困境与抉择
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快速推进,许多古老的村庄和建筑面临着被拆迁的命运,荫余堂也不例外。
荫余堂所在村落风貌
当时的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还相对薄弱,一切都是为了经济发展让道,资金的匮乏、保护技术的落后,也使得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对于黄氏后人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荫余堂的修缮费用,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负担,面对来自现实的压力,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荫余堂(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
就在这时,“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中国科主任南希的出现,为荫余堂的命运带来了转机。
南希,中文名白玲安,是一位对中国文化充满热情的建筑爱好者,她曾在中央美院进修,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深入的了解。
南希
她被荫余堂精妙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吸引,同时也对这座即将被拆除的“豪宅”感到惋惜。
于是,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这整幢建筑搬迁到美国,在博物馆中进行重建和保护,南希的提议对于黄氏后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南溪考察
一方面,他们对祖宅有着深厚的情感,不愿看到它被拆除,另一方面,将祖宅出售并搬迁到异国他乡,又让他们感到难以割舍。
在进行一番权衡之后,黄氏后人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赞同了南希的方案,将荫余堂出售给博物馆。
荫余堂(未搬迁)
他们认为,这或许是荫余堂最好的归宿,能够让这座饱含家族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古宅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关于售价多少,南希表示并不方便说,经过一系列的谈判,最终取了一个双方都较为满意的价格,反正这笔钱肯定不少。
荫余堂旧物
但这笔交易也引发了后世的一些争议,有人认为,黄氏后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放弃了对文化遗产的守护,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也有人认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已经是他们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无论如何,荫余堂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改变。
黄氏后人美国访问荫余堂
跨国迁徙
荫余堂的跨国迁徙是一项极其复杂而浩大的工程,1997年,在获得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批准后,荫余堂的拆解工作正式开始。
荫余堂拆除装箱
在动工之前,黄氏后人举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不舍之情,他们希望祖先能够理解。
光是拆解过程就历时四个月,2735个木构件、972块石片和8500片瓦块,尽可能在不损坏的情况下拆卸,然后进行逐一编号、装箱。
黄氏后人祭祖
为了能最大程度地将其原本的面貌重现,像鱼池、地基、门口小路的石板之类,也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零零散散加起来,整整装了19个大集装箱。
之后就是跨过太平洋,运往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仓库,这不仅仅是一次建筑的搬迁,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传承。
荫余堂拆除装箱运送
从迁徙美国到最后建造完成,整整花费了7年的时间,花费1.25亿美元左右,为了适应波士顿寒冷的气候,南希特地从安徽请来经验丰富的工匠,现场烧制耐寒青瓦。
每一块石材的铺设,每一处雕花的修复,都力求做到精准还原荫余堂的原貌,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南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
黄氏后人和美国荫余堂团队合影
荫余堂的今天
2003年6月,荫余堂在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重新亮相,天井中的假山流水、厅堂内的雕梁画栋,都展现着中国的文化底蕴。
黄氏后人访问荫余堂祭祖
这让其迅速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引来了各国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也成为了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
许多华人在此驻足流连,感受着来自故乡的文化气息,也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荫余堂的跨国迁徙,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荫余堂(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
它在美国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展示,避免了被拆除的命运,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现如今如果想去参观,是需要提前预约的,尽管有了如此规定,那些游客还是络绎不绝,成为美国人最喜欢的中国艺术品之一。
黄氏后人访问荫余堂
荫余堂的流离,并非是终结,而是一种新的开始,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守护了一份珍贵的文化记忆。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保护难题,如何在发展与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资料:纪录片《Yin Yu Tang: A Chinese House》今日中国:“荫余堂”——移民美国的中国古民居央广网:200年徽派古建因离迁废弃 被运往美国重建Peabody Essex Museum(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官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