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背景与结果
唐朝建立后,唐高祖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此时唐朝虽已建立政权,但仅占领关中和河东一带,其他地区仍属各家武装势力。由于身份的转变,太子李建成忙于学习政务,齐王李元吉为防御突厥常驻太原,平定天下的重任自然落到了秦王李世民头上。
在统一战争中,李世民降薛仁果、讨刘武周、破宋金刚、伐王世充、灭窦建德、征刘黑闼、打击突厥,以如破竹之势东进,为自己赢得极高声望,还被封为太尉持节陕东道大行台。随着一场场战役的胜利,李世民不仅扩大了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还招揽了众多名将,如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等,还组建了以“秦王府十八学士”为核心的政治班底。
太子李建成则因为忙于治国之道,没有突出的军功,政治影响力逐渐不如秦王李世民了,此消彼长下李世民便成了他最大的威胁。而皇帝李渊对兄弟不和也早有所知,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只得一直采取平衡之法,既不放弃“立嫡以长”原则,又为李世民专门设立“天策上将”一职,结果导致兄弟矛盾愈发尖锐。
约从武德五年起,李建成和李世民矛盾公开化。李建成采取措施打压李世民势力,但其性格敦厚,策略较为克制。而李渊在李世民战功累累、声望日增时,为平衡局面,派李建成讨伐窦建德余部,还默许他招兵买马。但在武德八年以后,李渊开始打击李世民的政治野心,当突厥入侵时竟一反常态让李元吉出征,并将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将调至李元吉帐下,还罢免驱逐了李世民的心腹谋士。
武德九年(公元618年)五月,就在李世民集团和李建成集团斗争白热化之时,天降异象——太白经天,而时任太史令的傅奕据此做出了“秦王当有天下”的判断,这成了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这场政变中最终以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并继承皇位而告终。
李建成逃出的可能性分析
李建成作为大唐正牌太子,不禁让人瞎想,若他能在玄武门之变中侥幸脱逃,是否还有翻盘的希望,这就得好好分析一下政变后的局势了。
(一)实力对比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虽处于不利地位,但他凭借赫赫军功赢得了文武百官的认可。政变以后他又掌控了皇宫,软禁了皇帝李渊,自己掌握朝政大权,这是他最大的优势。只是他的基本盘在洛阳,长安的势力相对来说要弱一点。
李建成:李建成在长安经营多年,精心培育出了一支守卫军。倘若逃出召集部下很容易对李世民形成兵力优势,加上正牌太子的身份,也会赢得不少朝臣的支持。可以说在长安李建成的势力对李世民是呈碾压态势的。
(二)面临困境
虽说李建成在长安的势力更加强大,但他逃出后也会面临很大的困境,首先就是无法明目张胆的进攻皇宫,因为皇帝李渊此时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只要坐守皇城,李建成就很难有所作为。李建成若强行攻打玄武门,就会背上“谋反”的罪名,李世民便可以逼迫李渊下旨调兵平叛。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的兵力就会多于李建成,李建成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不论李建成能否逃出玄武门,他都是必败无疑。
对李建成的客观评价
实际上李建成并非如传统认知中那般资质平平。事实上,他有勇有谋,具备将帅之才和突出的政治才能,只是李世民的光芒太过耀眼,将他的功绩掩盖了不少。
在军事方面,李建成的能力也十分突出。晋阳起兵时,他和李世民一同劝阻李渊不要退兵,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进军长安的过程中,李建成作为左军统帅,与李世民相互配合,一路势如破竹。在西河攻灭高德儒之战、霍邑攻灭宋老生之战、潼关防守屈突通之战中,李建成的表现都颇为出色。此外,他还在鄜州大破稽胡首领刘仚成,斩首百余级,俘虏一千多人。后来,在魏征的建议下,李建成主动请战,成功斩杀刘黑闼,平定了山东。由此可见,李建成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绝非平庸之辈。
在招揽人才方面,李建成也展现出了非凡的眼光。他在河东老家时,就配合李渊的反隋密谋,潜结英俊,为李家日后的崛起收揽了众多人才。魏征、王珪等才智之士都拜入李建成的麾下,这些人在后来的唐朝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建成不仅广纳人才,还欣然接受属下的建议。在对抗刘黑闼时,他采纳了魏征“武力为辅,怀柔为主”的建议,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政治方面,李建成同样表现出色。李渊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并悉心栽培他。李渊外出时,李建成常留守长安处理政事。他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政治才干。李建成在担任太子期间,“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足见李渊对他的器重。
此外,李建成的人品修养也较高。他性格宽厚,礼贤下士,薛万彻、冯立、马三宝、王珪、魏征等名将名臣都曾是他的幕下。虽然史书中曾记载他有好酒色、游猎等小毛病,但作为太子,这些都不足为诟。
所以不是李建成能力弱。实在是李世民能力太强了,如果没有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能够顺利登基的话,他或许也能成为一位出色的皇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