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凡

在近日于巴西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9次峰会上,“全球减贫”话题被置于重要位置。根据多个国际组织近期发布的相关报告,当前全球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一些减贫进展甚至遭遇逆转。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减贫成就与成功经验,不仅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与普遍赞誉,更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助益。

当地时间11月18日,巴西总统卢拉在峰会开幕式期间宣布,G20正式启动“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他在致辞中表示,抗击饥饿与贫困是当今世界重要议题,上述联盟成立是建设更加繁荣社会与和平世界的必要条件,符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助于各国就饥饿与贫困等议题共商建议、制定政策与筹措资金。

在巴西召开的本届G20峰会以“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为主题,“消除饥饿贫困”被定为首要议题。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贫困、繁荣与地球》报告称,到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即每人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的全球目标现在已是遥不可及。该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近7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每天生活费不足2.15美元),占全球总人口的8.5%;全球近一半人口是每天生活费不足6.85美元的贫困人群。预计到2030年仍将有7.3%的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报告警告称,按照当今缓慢的减贫速度,可能需要一个多世纪才能在全球消除贫困。

另一份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24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有11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中,其中一半以上是未成年人,占全球未成年人的27.9%。从地区来看,约83.2%的极度贫困人口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约83.7%的人生活在农村地区。

近年来,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内战、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使得全球贫困问题愈加严重,全球减贫事业进展艰难、甚至在一些国家和领域出现了逆转。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此前发布的《2024年世界社会报告》说,受新冠疫情以来一系列危机影响,全球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指标出现逆转,极端贫困率20年来首次上升,不平等现象加剧。

这份关于世界重大社会发展问题的报告说,尽管全球宏观经济正在复苏,但最不发达国家等处境特殊国家的极端贫困率仍然很高。报告显示,低收入国家的失业率持续居高不下,就业差距率从2018年的20%上升到2023年的21%,这一趋势加剧了全球收入和财富不平等。

根据世界银行早前发布的一份报告,在全球75个最贫穷国家中,有一半国家与最富裕经济体的收入差距正不断扩大,这在本世纪尚属首次,是发展的历史性倒退。

《多维度贫困指数2024年版》报告则对全球减贫行动后劲不足的现象表示了担忧,指出尽管在有可比数据的86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6个国家和地区曾经实现了多维度贫困值的显著下降,但在可比数据延续到2021年至2022年的17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9个国家和地区的多维度贫困值和贫困率有显著下降。

此外,《多维度贫困指数2024年版》报告指出,冲突战争在短时间内显著加剧了贫困。2023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冲突最多的一年,居住在冲突地区的人口受贫困影响最严重。全球贫困人口中,有近40%(约4.55亿人)生活在中等或高烈度冲突国家,这些国家贫困率更高,贫困程度也更深,冲突和贫困之间存在着相互加剧的恶性循环。

在推进全球减贫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在过去数十年中所取得的巨大减贫成就与相关经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更为全世界更多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供了经验借鉴。

2021年,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贫困状况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前署长海伦·克拉克说:“中国最贫困人口的脱贫规模举世瞩目,速度之快也是绝无仅有!”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此前表示,统筹兼顾、步调一致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成功说明,经济持续增长和结构转型带来的就业和收入增加,对中国的减贫事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自身取得的巨大减贫成就之外,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丰富了全球减贫治理理念,通过投资、援助、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注入源源动力。

世界银行预计,中长期看,“一带一路”倡议将帮助全球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此外,中国始终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支持非洲发展,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支持二十国集团开展造福“全球南方”的务实合作。

此次峰会上,中国再次发布了支持全球发展的8项行动,包括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继续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球南方”等,这些举措将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新的资源与动力。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