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凛冽的夜晚,晋冀察边区游击队的营地里,一盏油灯微弱地闪烁。"队长,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王均神色凝重地对丈夫甄凤山说道。原来,那个几个月前加入游击队的女战士张美智,总是躲着所有人偷偷洗脚。在农村长大的女子,从来没有这般扭捏作态。更令人生疑的是,每当游击队有重要行动,总会遭到日军的伏击。这个看似温婉贤淑的女战士,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她为何总是独自一人洗脚?而游击队的行动又为何屡屡失利?

一、甄凤山的革命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3年,河北省定县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甄凤山一家挖树根充饥,仍无法果腹。他的两个弟弟因饥饿而死,这让年仅12岁的甄凤山不得不外出乞讨。在流浪途中,他看到了太多穷苦百姓的凄惨遭遇。有的农民典当衣物,有的卖儿鬻女,更有甚者饿死街头。这些场景深深刻在了甄凤山的记忆中。

1927年,16岁的甄凤山来到保定一家面馆当学徒。面馆老板经常殴打他,一次因为打翻了一碗面,甄凤山被打得遍体鳞伤。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地下党员李志远。李志远不仅给他治伤,还教他认字,给他讲述共产党的革命理想。甄凤山逐渐明白,只有推翻旧制度,穷苦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日军入侵东北。甄凤山毅然放下面馆的工作,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他凭借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带领游击队打游击战。白天,他们化整为零,藏在老百姓家中;夜晚,他们偷袭日军据点,破坏铁路和电线。

1932年春,甄凤山在一次伏击日军的行动中认识了交通员王均。王均不仅能吃苦耐劳,还精通伪装术,多次成功穿过日军封锁线传递情报。两人在并肩作战中产生了感情,随后结为夫妻。有了王均的支持,甄凤山的游击战术更加成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冬,日军在定县设立了多个据点,派出伪军四处搜剿游击队。甄凤山带领游击队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是佯攻东面的据点,引诱日军增援,随后突袭西面的粮仓,缴获大量军需物资。这些物资不仅解决了游击队的给养问题,还分给了当地的贫苦农民。

到了1935年,甄凤山的游击队已发展到一百多人。他们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日军疲于应付。一次,日军派出两个中队围剿游击队。甄凤山命令部队分散隐蔽,在日军疲惫时发起反击,一举歼敌数十人,缴获步枪数十支。这一战,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百姓的抗日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甄凤山的游击队被编入八路军序列。他们活动在晋冀察边区,利用熟悉的地形优势,专打伏击战和破袭战。甄凤山还在村庄中建立地下交通网,发展秘密联络员,为游击队提供情报支持。在他的带领下,游击队共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成为晋冀察边区最令日军头疼的部队之一。

二、张美智的可疑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深秋,一个身材瘦小的女子来到游击队驻地,自称是张美智,要求加入游击队。她说自己是保定师范学校的学生,因为日军占领保定后,学校被迫停课,便决定投身抗日事业。甄凤山对她进行了详细审查,发现她的证件齐全,说话也很得体,便同意她加入游击队。

张美智被分配到通讯班工作。她的字写得很漂亮,计算能力也很强,很快就成为通讯班的骨干。每当游击队有重要行动,她都要参与制定行军路线和时间安排。但是,从1938年初开始,游击队的行动频频遭到日军伏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一次是在河北易县的一次伏击战中。游击队原本计划在大王庄附近伏击一支日军运输队,但当游击队到达预定地点时,却遭到了日军的重兵围堵。幸好甄凤山指挥得当,才带领部队突出重围,但仍有三名战士牺牲。

第二次是在涞源县的一次夜袭行动。游击队准备袭击县城内的日军据点,但刚摸到城墙下,就遭到了日军的密集射击。显然,日军早已得到消息,严阵以待。这次行动不仅没有打成,还损失了五名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次发生在1938年夏天。游击队计划炸毁一座日军重要的军用桥梁,但刚到达目标附近,就发现日军加强了戒备,部署了大量机枪和探照灯。游击队不得不放弃行动。

这些失败的行动都有一个共同点:只有参与计划制定的核心成员才知道具体细节,而张美智恰好都参与其中。更令人生疑的是,王均发现张美智有个奇怪的习惯:她总是在深夜里独自去河边洗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农村长大的女子,从来没有这种扭捏作态。即便是城里来的知识分子,也很少这样做。而且,张美智每次洗脚的时间都很长,有时甚至超过一个小时。一次,王均偷偷跟踪张美智,发现她不仅洗脚,还在河边徘徊许久,似乎在等待什么。

1938年8月的一个夜晚,张美智又独自去了河边。这次,她的行为更加可疑。她不仅带着一个小包袱,还不时地向河对岸张望。王均立即向甄凤山报告了这一情况。甄凤山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派出两名侦察员秘密监视张美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侦察员发现,张美智每次去河边时,都会在一块特定的石头旁停留,并在石头下面放置一些东西。更令人震惊的是,第二天早晨,那些东西就会消失不见。显然,这是一个秘密的情报交接点。

为了进一步确认张美智的身份,游击队开始对她进行严密监视。他们发现,每当有重要行动前,张美智必定会在深夜去河边"洗脚"。而每次行动都会遭到日军的伏击,这绝非巧合。张美智这个看似温婉的女教师,极有可能是日军安插在游击队中的奸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甄凤山设计智擒女特务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甄凤山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他首先故意放出消息,说游击队将在三天后袭击日军在易县的一处兵站。这个消息只在核心成员中传达,张美智作为通讯班骨干,自然也知道了这个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甄凤山秘密调派了两支小分队。第一支小分队由王均带领,负责在张美智常去的河边埋伏;第二支小分队则埋伏在通往日军据点的必经之路上,准备截获可能出现的日军特务。

1938年9月15日夜里,张美智果然又独自前往河边。这一次,她带着一个更大的包袱。当她蹲在那块熟悉的石头旁时,突然听到一阵枯枝断裂的声响。还没等她反应过来,王均带领的小分队就已经将她团团围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搜查张美智的包袱,里面装着游击队的行动计划、人员部署图和通讯密码本。更重要的是,在她的鞋底夹层中,发现了一部微型电台和一本日军特务机关的联络手册。

经过突审,张美智交代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她原名中村雪子,是日本陆军特务机关培训的特工。她在保定师范学校就读期间,就被日本特务机关发展为情报员。1937年日军占领保定后,她接受了专门训练,被派到游击区打入八路军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村雪子还交代,她每次去河边"洗脚",实际是在向日军传递情报。她会将写有游击队行动计划的纸条藏在石头下面,由另一名特务在天亮前取走。她的鞋底夹层里的电台,则是在紧急情况下用来联络日军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中村雪子供出了潜伏在游击区的另外两名日军特务。一个是在县城经营杂货店的商人,专门负责收集过往百姓的口风;另一个则是在村子里给人看病的郎中,借给病人看病之机打探军情。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甄凤山决定利用中村雪子布置一个更大的圈套。他让中村雪子按照平常的方式,继续向日军传递情报,只是情报的内容完全是虚假的。他声称游击队将分三路进攻日军在易县的据点,实际上主力部队却埋伏在通往涞源的要道上。

这个计策果然奏效。9月18日,一支约两百人的日军按照假情报的内容,分兵三路向易县推进。当他们进入涞源和易县之间的狭窄山谷时,游击队发起了突然袭击。日军腹背受敌,损失惨重,一个中队几乎全军覆没。

这次战斗中,游击队不仅消灭了大量日军,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包括两门迫击炮和数挺重机枪。更重要的是,在缴获的文件中,发现了日军特务机关的部分人员名单和联络方式,这为后续破获日军特务网提供了重要线索。

四、日军特务机关的情报网络

根据中村雪子的供述和缴获的文件,日军特务机关在华北地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这个网络以保定为中心,向周边各县延伸,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情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