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极目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资产信息网。

900头美国猪坐包机飞抵武汉

900头美国猪坐包机飞抵武汉

去年年底,一则“900头活体猪坐包机飞抵武汉”的新闻霸占了热搜好久,虽然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但现在再来分析也不会晚,因为新闻虽然是即时性的,但背后隐藏的秘密可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月8日这一天,900头美国活体种猪乘坐专机安全抵达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并顺利完成了所有入境程序。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本年度内武汉口岸第二次迎来此类种猪的入境。

为确保这批珍贵的种猪能够平稳且高效地运往目的地,武汉边检站的工作人员特别安排了专业团队与代理公司及联合检查单位进行密切沟通与协作。当种猪的货机降落在机场后,边检站的警务人员早已守候在停机坪上,为机组人员提供了便捷的绿色通道,并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所有通关流程,确保这批种猪能够迅速且稳妥地被转移至预定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在新闻稿件中已经说得蛮清楚的了,进口这些美国猪是为了改良国内生猪品种,让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有所进步,但毕竟美国多年来总是把自己当“世界霸主”,让不少人对他们的印象极差,因此很多人对这次的活体猪进口产生了不满,认为我国猪的品种也很多,为什么非得从美国进口?

中国生猪养殖业现状

中国生猪养殖业现状

生猪养殖业属技术密集型行业,涵盖育种、饲养、疾病防控及综合管理,旨在降低成本、提升产量,满足民众猪肉需求。核心环节包括种猪繁殖、母猪孕育、仔猪育肥,并涉及饲料加工、疾病防治、市场销售等配套流程。猪肉在中国饮食中占主导,因此生猪养殖业在中国农牧经济体系中地位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生猪养殖模式主要分为散户、规模猪场、大型集团猪场。按农业部标准,年出栏量500头以上为规模猪场,以下为散户。规模猪场又可细分为集团与非集团。另以母猪存栏量划分,50头以下为散户,10000头以上为大型集团猪场。这些养殖模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生猪养殖的多元化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各种政策的支持下,生猪养殖行业开始向高品质、高效益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为特点的现代化养殖模式。但虽然模式趋于稳定,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很大。

养猪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本土黑猪与进口白猪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中国本土的黑猪,作为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资源,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卓越的抗病能力和出色的繁殖能力。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黑猪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其生长周期较长,通常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出栏,且体型相对较小,瘦肉率低,肥肉较厚。相比之下,从国外引进的白猪品种则以其显著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这些白猪生长速度快,仅需半年即可出栏,体型大,瘦肉率高,正好迎合了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需求。同时,它们的饲料转化率也更高,能够在相同的饲料投入下产出更多的肉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白猪的这些明显优势,那些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养殖户开始大量饲养白猪。初期,这确实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暴露。本土猪种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一些珍贵的地方品种甚至濒临灭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猪行业对进口猪种的依赖日益加深,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种源安全问题。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不亚于手机行业的芯片危机。过度依赖进口猪种,一旦供应链出现问题,将对整个养猪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此外,长期引进外国猪种也存在隐忧。这些高性能的猪种在本土繁殖几代后,其后代的生产性能会逐代下降。通常到第四代,产仔率就会降低,猪仔品质也会下降。到了第六代或第八代,甚至可能完全丧失繁殖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为了确保养猪业的稳定和肉品质量,中国必须不断从国外引进新的猪种。这不仅增加了经济负担,更关乎国家的食品安全。据统计,2020年中国为进口猪种花费了高达12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头猪的价格达到了4万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令人担忧的是,外国猪种供应商出于商业利益考虑,往往不愿意将最优质的猪种出口到中国。这导致中国养猪业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引进猪种、饲养、退化、再引进。这与高科技领域的芯片困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当前,中国本土猪种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曾经家家户户都能见到的黑毛猪,如今已变得稀有。短短几十年间,许多本土猪种已濒临灭绝,成为濒危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调查,中国原本拥有90种猪种,但目前已灭绝8种,9种濒临灭绝,24种处于濒危状态,37种被列为需要保护的遗传资源。中国珍贵的猪种资源正在迅速流失。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未来中国人可能再也无法品尝到由本土猪肉制作的传统红烧肉了。

正在设法攻克难关

鉴于种源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及本土猪种濒危的严峻形势,中国政府与相关科研机构已深刻洞察到问题的紧迫性,并迅速采取了有力措施以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中国正式吹响了种源技术攻关行动的号角。该行动旨在大幅提升中国生猪核心种源的自给能力,国家明确提出,力争到2027年,生猪核心种源的自给率要达到95%以上的高水平,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宏伟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在2024年全面启动了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这项工作的核心在于深入摸清中国本土猪种的资源家底,为后续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国家也进一步加大了对本土猪种保护与改良工作的支持力度。

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将中国本土猪的优良基因与外来品种的优质特性相融合,力求培育出既保持本土猪肉质鲜美、适应性强等独特优势,又在生长速度、瘦肉率等方面与外来品种相抗衡的新品种猪。尽管任务艰巨,但这是保护中国猪种多样性、推动养猪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养殖企业也开始重新审视本土猪种的养殖价值。他们认识到,随着消费者对肉质和口感要求的不断提升,本土猪种所独有的风味优势或将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积极鼓励养殖户和企业参与到本土猪种的保护行动中来。部分地方政府更是大力打造特色猪肉品牌,以提升本土猪种的经济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