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艺术培训中心导师。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书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1964年7月生,重庆人。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览,获四川省“巴蜀文艺奖”、“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重庆市书法艺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二届‘群星奖’”书法金奖、“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三等奖、“全国首届篆书展”一等奖等。
受聘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及其系列专业展评委。
策划 [中国当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请展]、[全国六〇印象· 篆刻提名展]、[全国六〇印象· 篆书提名展] 、 [中国当代篆书名家提名展] 等。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书印参同 技进乎道
——戴文篆刻边款艺术臆说
文/陈维
戴文先生是当代印坛较有影响力的篆刻家,他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其创造了一种遥接上古的篆刻风貌,更体现在他作为中流砥柱式的传统型艺术家,将书画印完美地统一于腕底,可谓当代文人艺术家的典型范式。于篆刻而言,他由秦汉上溯先秦,将六国玺印的天真浪漫化为石上的无言之美。在他的印里,我们看不到当代篆刻似乎普遍存在的浮躁之风,取而代之的是温润和古雅。质言之,他的印不以刀法的恣肆和文字的乖张夺人眼球,而是通过涓涓细流式的情感流露展现某种难以名状的刀石、笔墨之美。我想,这与戴文先生深厚的学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印虽小道,必有可观”,打动我的不仅仅是戴文先生的印面创作,更在于他在边款上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戴氏”风貌,并由此影响了一大批青年篆刻家,故而追随者众。细而论之,戴文先生的边款形式丰富、刀法灵活、字体多元,并且他能将这些特点完美地熔于一炉,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边款形式的丰富性。所谓“边款”,即刊于石侧,记录创作者以及相关创作信息的款文,具有一定的附属意义。以文彭、赵之谦等古代成就卓荦的篆刻大家为代表,篆刻边款成为印人探索艺术风貌、表达艺术观点的重要阵地。然而自民国以来,虽然偶有重视边款创作的篆刻家,但边款的创作在整体上呈现式微之势。在当代,有一部分篆刻家看到了这种边款创作的颓靡之势,重新挖掘边款作为篆刻本体的重要意义,探索边款艺术的多元性,戴文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戴文先生极为重视篆刻边款的章法,一石在手,他必摩挲良久以至胸有成竹而后奏刀。他的边款有着强烈的设计感,如“经正而后纬成”一印,边款分为三面,第一面为篆书标题,居于中部;后两面为章草,相连成片,在乱石铺街的章法中又留出一行空间使之“透气”。这样的边款已经不是附属于印面的“款文”,更像是一件精心打造的书法作品了。非惨淡经营不能臻于妙境,戴文先生用他的匠心为我们做了极好的诠释。
边款刀法的灵活性。自何震以来,单刀法成为边款创作的主流,切刀边款甚至成为篆刻边款教科书式的方法。然而戴文先生不满足于用既有的方法进行创作,而是别出心裁,探索篆刻边款刀法的多种可能性,其从多年实践中总结出“铲刀法”“划刀法”。所谓铲刀法,即压低刀杆,使刀锋与石面形成极小的夹角,然后薄刃入石,“铲”出笔画。这种方法多用于点、钩、转折等笔画,形成较大的块面。粗壮的笔画创造了块面式的形式语言,弥补了边款线条的单一性。所谓划刀法即将刻刀垂直立于石面,以刀刃顺势划动。划刀法形成的线条边缘质感毛涩,体现出类似于毛笔书写的锋杪变化,增加了边款笔画的丰富性。除此之外,戴文先生还通过刀刃的弹跳、摆动、旋转等动作还原边款文字的书写状态,诚可谓使刀如笔,有法而无法也。
边款字体的多元性。戴文先生的边款字体极为丰富,篆、隶、楷、行、草,五体入款各臻其妙。以篆书款而言,他或取法西周大篆,或取法秦汉金文,能够将奇古与厚重并施于规范之中,又能再现书写过程中的轻松意趣。以隶书款而言,他的创作分为三路,一路是取法《礼器碑》《肥致碑》《张迁碑》等作品,通过刀刃的丰富变化表现隶书“蚕头燕尾”的典型特征;另一类则是取法《莱子侯刻石》《好大王碑》等,弱化起收笔的提按变化,通过匀一的线条构造出空灵的境界;还有一类则是以篆入隶,在隶书中融入篆书的特征,做到方中寓圆、浑然无迹。“千里快哉风”一印就是典型之例,此印为四面款,款文以隶书刻就,细看却并非单纯的隶书,而是在隶书中加入了篆书的韵味,因而气息高古。戴文先生还极善刻草书款,他运用自家刀法灵活地表现章草的结构线条,独具特色。
赵之谦有句著名的评论,“古印有笔尤有墨,今人但有刀与石”,他所批评的那些蹩脚的篆刻作者是不擅书法的。戴文先生在边款字体上的多元表现,恰恰与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分不开。李刚田先生评价戴文先生:“戴文的印得益于他对古代印式的广泛借鉴取用,也受益于其书法功力对篆刻的支撑。”他的书法涉及诸体,能够由技而道地化解以书入印、以书入款的种种阻碍,从而达到书印合一的境界。石开先生曾云:“戴文的印章古雅劲秀,用刀率意,疏密有致,神清气朗,有超迈峻拔之气。”我想,这个评语放在其边款上也是非常恰当的。
原载《中国书画报》
叶剑英《油岩题壁》
作者:戴文
书体:篆书
尺寸:138cm×69cm
释文: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群雄。
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
款识:叶剑英《油岩题壁》一首甲辰仲秋
钤印:戴文(白文)、岘居(白文)、养六拙(朱文)
彩云仍旧现滇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全国书法名家朱德元帅、叶剑英元帅诗抄作品展
指导单位
云南省文物局
中共昆明市委统战部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
中共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
协办单位
云南省图书馆 昆明市博物馆
学术支持
浙江省书学研究会 《中国篆刻》
支持单位
朱德故居管理局 古田会议纪念馆
上海韩天衡美术馆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云南民族艺术研究院 云南革命军事馆
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云南省人大服务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昆明警备区
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
机构支持
齐庐画会 西湖画会 三星堆诗书画院
鸣谢单位
云南省博物馆
展览顾问
韩天衡 何应辉 鲍贤伦 孙慰祖
学术主持
刘新德 金心明
文学统筹
曹晓宏
总策划
杜 拉
策展 人
刘德武 张 震
策展助理
念继新
展览协调
班 文 李建坤
展览统筹
张文清 杨丹尧
展陈设计
邱 烨 方世秋
视觉设计
王昕蕾
展览执行
邹兴梅 张玲玲 唐友军 朱 晓
宣传推广
张 颖 刘堂建 张学聪
作品释文
熊廷献 刘庆飞 朱青玉 廉文杰
行政事务
李丽娜 马 晨 张 颖 朱晓娟 梁甦君
公共教育
李安妮 曹楚坤 谢 瑞 张 睿 李 珊 王亚楠
赵凌潇 张启文 张玮皓 王铨锐 朱翠红 杨 楠
刘昊谚
展览时间
2024年10月23日——2025年1月12日
展览时段
9:0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临展厅
云南陆军讲武堂历史博物馆参观需提前使用小程序预约。
图文编辑:杜拉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