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时常教导自己的晚辈,要好好为人民服务,时刻保持低调谦虚的姿态,更不能以他亲属的身份谋取利益。在他的监督下,他的家人大多数都秉承着谦卑的态度,在自己的职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着。然而他的表妹却做了一件让他勃然大怒的事,他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刊登与表妹断绝关系的声明,他的表妹到底做了什么?为何会让他如此生气?
童年经历
周总理的母亲去世后,小小年纪的周恩来要独自抚养两个弟弟长大,但是他要出去读书,就只好把其中一个弟弟拜托给十四姨娘照看。看到健康成长的弟弟,周总理对这位姨娘心存感激,牢记“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当时他经常住在十四姨娘家里,和表妹陈秀云感情深厚,在心里他早已把她当作自己的亲妹妹对待。后来周总理在外忙工作,与家里人是聚少离多,二人也不经常见面,只是偶尔有书信往来。
寻求官职
建国后周总理成为了大领导,陈秀云自己作为总理的表妹能不能谋求一官半职,于是她主动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但是周总理因为公务繁忙,顾不上回信,就让妻子邓颖超给表妹回复了一封信。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陈秀云居然拿着这封信找到了上海妇女联合会,想用自己作为周总理亲戚的身份获得一份工作。妇联的工作人员看到总理妻子的亲笔信很是重视,经过对陈秀云的考察,了解到她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于是安排她从事“扫除文盲”的工作。
新中国建立初期,很多人由于遭受战乱或者家庭贫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去学堂读书了,所以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文化素质水平很低。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党中央开始重视人们的教育问题。
扫盲工作十分繁忙,而且接触的大多是耿直的粗人,难免有些行为和言语透露出自己“粗枝大叶”特点。陈秀云在和这些人接触时态度很是消极,面对群众的建议她也毫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扫除文盲”这项工作需要工作人员经常下基层联系群众,陈秀云认为这个工作又苦又累不适合自己。
她觉得自己身为总理的表妹应该做一些清闲的工作,在这里就是大材小用,心里很不服气。上级领导看到陈秀云经常旷工也不愿下乡,心里虽然不满,但是毕竟是总理的亲戚,还是要给一些面子的,所以就把陈秀云调去印刷厂做统计工作。然而陈秀云没有从事过这个行业,也不熟悉工作流程,导致她工作开展得很不顺利。
在一个新的环境下,陈秀云面对新的业务也不愿主动熟悉和学习,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颓废的熬日子。而且陈秀云在厂里经常摆架子,不愿服从安排,也不愿帮扶群众,挑肥拣瘦不愿意好好为群众服务,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斥。
后来她的领导只好安排她去食堂帮忙,在这里人多事多,伙食也不好,态度蛮横的她和群众之间产生过很多次矛盾。陈秀云在这个岗位上干得越来越心烦,不服气的她后来主动向领导提出离职。陈秀云觉得自己很委屈,去找邓颖超哭诉,请求表哥帮自己再换个工作,但是遭到了拒绝。
在她提出离职后,领导考虑到陈秀云是周总理的亲戚,觉得她辞职的事并不是普通的小事,于是他们将陈秀云在岗的所有资料如实交给了周总理。当周总理了解自己的表妹做出的这些事后非常的生气,并且立刻下令开除陈秀云,同时刊登报纸与她脱离亲戚关系。
后来邓颖超给陈秀云回了一封信,说她存在恃宠而骄的依赖思想,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周总理批评陈秀云不应该利用周总理的身份为自己谋取利益,贪图享乐,更不应该脱离群众,应该秉承着自立自强的信念,用实力绽放光彩。
诚心悔改
陈秀云收到信后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产生了很严重的不良影响,于是她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后来她决定报名参与大西北的支援边疆计划来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直到退休后才返回上海,后来因病去世。
周总理在处理表妹这件事上从来都没有偏袒,他大义灭亲,秉公办事,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给家人走后门。周总理并不是“薄情”的人,他在亲戚有难时总会解囊相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结语
总之,公平公正是他的原则。当他发现亲戚中有才华的人时,一般都会提前对其进行严格的考察,如果这个亲戚不仅有能力,还态度端正作风优良,他就会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中,让这些人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周总理也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淡泊名利,是人民的好公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