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帝王诗文50讲之四十六:

顺治难施思归山

北京|朱辉军

清兵乘乱入关后,建立全国政权的皇帝称“顺治”。这位爱新觉罗•福临留下的诗作极少,但《归山词》却在历代帝王诗中,简直是石破天惊之作: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

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

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

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开九洲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

古今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这首广为流传的“出家诗”,原以楷书体,用毛笔写在善财洞(五台山)上院正殿的山墙上。据孝庄文太皇太后从字体上认定,确系顺治所书。

福临贵为九五之尊,却把世界当作“大饭局”,真正是看破了红尘。不仅黄金白玉不足贵,英雄好汉卧土泥,连黄袍大位也只是一场梦幻!

尤为难得的是,他对自我也有十分清醒的体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人获得自我意识起到今天,一直困惑着世人。而福临的认识,简直比现今许多人还看得透彻。他对朝代的更替和僧侣出家的理解,也颇有新意。虽然诗味清淡,但蕴含如此深幽的情愫,包含如此繁复的内容,也堪为佳作。

要理解福临的内心煎熬与挣扎,必须联系他所处的时代及面对的众多问题。

作为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本想大有作为。无奈将近八年,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他基本上就是一傀儡。

顺治七年亲政,福临也才十三岁。他吸取明朝覆灭的教训,着力整顿吏治,广开言路,网罗各方人才,尤其重用汉官;同时注重农业生产,推行屯田垦荒,减免苛捐杂税,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巩固清王朝统治作出了贡献,并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还有两点要特别说说:他视尽节、尽忠为人生最高的道德准则,居然特为身殉社稷的崇祯帝朱由检立碑,赞扬他励精图治,追谥为庄烈愍皇帝。对跟从崇祯殉节的明司礼监太监王承恩,更是赞扬备至。顺治九年(1652年),又敕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比明神宗朱翊钧更进一步,将关羽与“孔夫子”齐平,奉祀为“文武二圣”,自此关羽成为全民信仰的“神圣”。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福临成功地树立了清朝是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对消除广大汉人对清朝统治者心理上的隔阂、缓和民族矛盾,特别对安定汉人地主的人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他的一些设想和作为,也体现在他的一些文章中。顺治十二年正月,他为《资政要览》作序曰:

朕惟帝王为政,贤哲修身,莫不本于德,而成于学。如大匠以规矩而取方圆,乐师以六律而正五音。凡古人嘉言善行,载于典籍者,皆修己治人之方,可施于今者也。

朕孜孜图治,学于古训,览四书五经通监等编,得其梗概,推之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於圣经者,莫不根极理道,成一家言。但卷佚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其书。因思夫记事宜提其要,纂言当鈎其玄。乃采集诸书中之关于政事者为三十篇。又虑其涣而无统,于是每篇贯以大义,联以文词,于忠臣孝子贤人廉吏,略举事迹。其奸贪、不肖、悖乱者,亦载其内,使法戒炯然。加之训诂,详其证据,譬之萃众以为裘,范六金而成鼎,旨约而易明,文简而易閲,名曰《资政要览》。

观是书者,熟思而体之,可以为笃行之善人;推类而广之,可以为博雅之君子。毋徒求之语言文字之间,则朕谆谆教喻之心,庶乎其不虚矣。

由此看,福临也是一位“编辑家”。他从历代的经史著作中辑录有关政事的事例和论说,加以发挥引申,并亲自作训释,纂成《资政要贤》。以期勤勉百官,郭品饰行,助其巩固政权。此书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顺治皇帝从政数年的经验总结,对后世治理国家亦有可资借鉴之处。而若“求之语言文字之间”,也堪称一篇言简意赅的佳作。此外,他还主持编修了《顺治大训》《劝善要言》《范行恒言》《人臣儆心录》等书,均亲自撰写了序言。

然而,福临最终还是“不爱江山爱袈裟”去了。顺治十四年(1657年),福临开始接触僧人,成为佛教信徒。这年深秋,福临驾幸南海子,在太监的带领下到了海会寺,见到了临济宗龙池派和尚憨璞性聪禅师,福临和他交谈非常契合,因此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十月四日在南苑万善殿他召见憨璞,以后又不断召见,详细询问佛教界的德高望重的人。他知道了龙池派内许多著名和尚的情况,对他们非常向往。顺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玉林琇入京面见福临。福临当即封他为“大觉禅师”,并以禅门师长礼待玉林琇,自称弟子,并请求他起法名。玉林琇再三推辞,福临不许,并要用丑些的字眼命名,玉林琇写了几个字,福临选了一个痴字,法名行痴。

此外,福临亲政初期,即认识了天主教耶稣会士汤若望。亲政后,福临迅速提高汤若望的地位,当年即封其为通议大夫、太常寺卿;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赐名“通玄教师”;顺治十二年(1655年)授为通政使;顺治十五年(1658年)诰封光禄大夫,秩为正一品。

究其迷恋宗教的原因,是清朝初入关后各种矛盾交织,时常剑拔弩张。虽然福临努力弥合满汉分歧,但经常是两边不落好,汉人不时弄出些动静,满清高层对福临的态度也很是不满。

再看福临的个性,既刚愎自用,又柔弱多虑。当遇到憨璞、玉林琇、木陈忞等高僧时,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特别是交流了对世界人生的看法后,福临像开窍一样获得了顿悟。

加之挚爱的董鄂妃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病逝于承乾宫,福临深陷悲痛之中。政治上的烦恼也困扰着他,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虽然被玉林通琇禅师严辞阻止,但福临对尘世再也不存一丝留恋。才24岁,就染病不起。与其说是身病,不如说是心病,彻底击垮了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

世界因此可能少了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但可以说,多了一位对人生奥秘有所神会的智者。

这,于后世而言,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作家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辉军,1961年7月生,湖南籍。共和国第一代文学硕士,资深编审,著名文艺评论家。

2000年2月至2014年2月,先后任中国艺术报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副总编辑。历任公社经营管理干事,县委党校办公室负责人,《文艺学习》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文联研究室期刊处、宣传处处长。曾兼任《中国文艺家》杂志社社长、总编等。

著有《艺术创造主体论》(1988)等10余部;发表各类文章逾千篇。获得各种奖项百余次。其中《沿着马列的足迹——文艺的科学阐释与中国贡献》(2018、2019)系“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先后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主讲“马列文论”;担任“鲁迅文学奖”、“金鹰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等评委。

文艺轻刊 优质原创作品集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刊定位:青春、唯美、深情、精短。

来稿体裁:原创首发小小说、散文、评论、现代诗。1500字左右。拒一稿多投!来稿请用word文档,文字、标点校对精准。

来稿要求:作品+个人简介+作者照片+加主编微信:cms_cq26

投稿邮箱:wyqk_26@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

本刊图片来源于网上

2023年要事回眸

《文艺轻刊》2023年年度最唯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