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持续多年,网上呼吁解禁的人越来越多。理由主要有两点,一个是城市汽车越来越多越来越拥堵,另一个是现代骑摩托车的人素质高了,会遵守交规。

此外,支持解禁的人还认为,各地对摩托车一禁了之,其实是一种懒政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三四十年前相比,城市的交通出行环境,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纯从拥堵的角度看,两轮的摩托车确实比四个轮子的汽车更灵活便利。

但也有反对者认为不能解禁,理由是当初禁摩并非因为交通拥堵,而是由于摩托车骑行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

解禁和封禁之间,究竟该听谁的呢?先来看看第一个解禁的城市西安,围绕摩托车骑行的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试验场,唯一解禁的城市

本月5日,西安某高架立交桥上发生一起摩托车交通事故。摩托车和路旁的设施发生碰撞,致使后座的人跌落。驾驶者下车查看跌落者伤情,两人同时被后方驶来的小客车碰撞。

结果导致跌落者死亡,摩托车驾驶人受伤。交警调查显示,驾驶者没有摩托车驾驶证,而且驾驶人和已经死亡的搭乘者,两人都未佩戴安全头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交通事故,只是西安在2017年解禁后,众多摩托车事故中的一起。

先要澄清一个事实,很多人误以为禁摩,是国家层面推出的统一政策。实际上禁摩只是地方性政策法规。

并非所有城市都出台了禁摩令,统计显示,目前国内禁摩和限摩的城市在200个左右。也就是说,涵盖了主要的大中型城市,像一线城市和各个省会城市,都在禁摩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当西安于2017年解禁后,全国的骑行者同声欢呼的缘故。因为当时有观点认为,西安作为省会城市放开了禁令,会成为一个标杆,进而带动其他大中城市放开。

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此后反倒加大了禁摩力度。杭州市区内禁止各类摩托车出行,宁波禁止本地和外地牌照的摩托车在禁摩区出行,温州实行区域限摩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西安在大中城市里成了唯一。外界自然非常关注解禁后摩托车的一系列出行情况。

支持者依旧认为,摩托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出行效率高,好处多多,甚至都是西安的一张名片了。

反对者不这么认为,摩托车不遵守交规,超车和闯红灯在市区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有西安当地的网友还说,西安不需要这样的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反对者普遍吐槽的地方,还是骑行者的素质不高。在车流里加塞,穿行在非机动车道是常规操作,不佩戴头盔的人也比比皆是。

媒体此前也报道,西安解禁后,城区多了摩托车飙车、炸街、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对城市管理者来说,这确实属于新的困扰。

同样是在本月初,有网友向西安提出建议,城区摩托车保有量太大,而且频频扰乱交通秩序,建议城市管理者合理禁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西安的情况就能看出,在放开和禁止的两种选择中,社会的分歧还是很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对摩托车的解和禁,西安成为了各地参照的试验场。

在市政管理者看来,目前禁摩和限摩还是主流,所以各地相关政策大概率不会马上放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支持者看来,这恰恰是懒政的表现。至少他们不理解,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拥堵,为什么就不能放开禁令,鼓励摩托车出行,进而方便你我他呢?

逻辑上确实是如此,但当初推动禁摩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南方的很多城市,当年的飞车党可是让大众闻之色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车“劫杀”带来的隐患

有佛山的网友提出应解禁摩托车。这位网友是有车一族,他说开车出行每天都会堵在路上,但如果骑摩托车,每天通行时间能节省半个甚至一个小时。

两者的差距,在感受上确实很明显,但这位网友所在的城市佛山,至少在目前看来肯定不会解除禁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山是2010年全面禁摩的,而隔壁邻居广州,更是提前3年就禁摩了。主要原因,是当年飞车党的肆意作案引起了公愤。

00后当然不知道飞车党是什么,只能通过老版的港台电影里去感受。但是对众多的85后、70后以及60后来说,他们都是对飞车党深有感触的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早年没有禁摩的时候,这两个彼时还年轻的群体,要么是飞车党的受害者,要么就是骑在摩托车上的那个人。

广州为例,促使全市禁摩的,是2006年邓哲玉和朱凤梅的被杀。邓当时23岁为1983年生人,朱27岁是1979年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6年8月13日和31日,两个人分别在广州市遭遇飞车党抢夺。邓哲玉13日凌晨在路上被摩托车上的人抢夺挎包,拉扯中她被摩托车带倒在地,导致头部受重伤不治身亡。劫匪没有抢走的挎包里,只有23元现金。

半个月后的傍晚,相同的一幕又出现在朱凤梅身上。她被摩托车前进的动力拽倒在地,导致头部受伤而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注意,两个人被抢并非发生在偏僻的地方,而是在广州城区。最关键的是,两起案件并非个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广州在内的华南多个城市,都出现了骑着摩托车抢劫的匪徒。

有些劫匪是用手抢,有的甚至拿着砍刀直接砍受害人的手臂,因此当年这些人又被称之为“砍手党”。最猖獗的时候,不光抢行人,开车的都敢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托车行驶速度快,而且逃跑灵活,就成了这些飞车党最好的作案工具。2004年,广州就开始酝酿在全市限摩。当时面向全市民众的调查显示,高达74%的市民建议限摩甚至是禁摩。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到2006年再次发生恶性案件后,广州的限摩也终于变成了全面禁摩,且禁止的区域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像深圳、佛山等城市的禁摩令,虽然实施的时间不同,但原因和广州一样,都是因为飞车抢夺案件猖獗。

因此,现在有佛山的网友提议解禁,很明显是年轻人。由于没有经历过早年那种时代,所以也不会有切身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支持解禁的人认为,飞车抢夺的案件是二三十年前的情况,现在的环境已经完全变了,解禁并不会导致飞车党卷土重来。

相反,现在由于机动车逐年增加,路上的交通更拥堵,解禁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如果还把过去的治理思维套用到现在的环境中,就是不符合实际了。

逻辑上确实是如此,但反对解禁的人认为,摩托车骑行者素质普遍不提升的情况下,解禁之后肯定会出现一系列新的交通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治理面对骑行素质

相对于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速度快,动作幅度大,像飙车和炸街这类行为,都是摩托车引发的。

支持禁摩的人,对骑行者的这种行为深恶痛绝,自然也不会相信骑行者素质已提高的说法。此外,也可以从各地交管部门的数据看出一些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温州市为例,目前施行的是区域限摩措施。根据2022年的数据显示,温州全市包括下面的区县,查处的摩托车酒驾为4418起,由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造成101人死亡。

而在限摩的市区,摩托车酒驾只有390起,摩托车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为15人,且都是发生在郊区而非市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限摩区域的交通事故以及违法情况,要比不限制的区域少。温州的交管部门也表示,摩托车驾驶人安全意识相对偏低,酒驾、没有驾驶证、超速、不戴头盔、闯红灯等情况多发。

再者,摩托车行驶速度快,但本身没有汽车的安全系数高,更容易发生伤亡交通事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事故数据是客观存在的,反对解禁的人,会更偏向于认为,摩托车骑行者的素质并没有提高,与其让他们带着隐患上路,还是应该禁止。

即使有客观存在的交通事故,支持解禁的还是觉得,现在的禁令是因噎废食。甚至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各个城市之所以推出禁摩令,是为了保障汽车有更好的销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观点看似合理,实际上并不客观。因为对有车族群体来说,购买汽车是刚需,即便没有摩托车禁令,人们更愿意购买汽车而不是摩托车。

再者,即便没有摩托车,20多年来电动自行车已彻底普及。对大量的骑行需求者来说,电动自行车就足够了,摩托车实际上可有可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句话说,偏爱摩托车的群体,并不是主流人群。在收入普遍提升的情况下,家庭出行更青睐汽车。相比之下,摩托车不是刚需,更像是人们在有钱后,产生的一种爱好。

在这种局面下,面对交通管理以及大多数人的质疑,摩托车骑行者的素质究竟会不会提升,接下来对于禁令的解除与否就很关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的禁令还在续期中

深圳也实施禁摩,在2022年时,禁摩措施又续期到了2025年底。各个城市的禁摩令,实际都是有具体的执行年限的。

基本上都是,上一阶段的禁令到年限后,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禁令措施就会像深圳这样续期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有禁摩令的城市,并没有出现政策改变的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即使有人持续呼吁解禁,但禁令解除的可能还不会大规模出现。

而且一个很微妙情况是,现在外卖服务群体的交通工具都是电动自行车。一旦摩托车解禁,为追求更快的速度,肯定会有人换用更快的摩托车。这样一来,交通事故难免不会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人们总是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禁摩的国家。可也要面对一个很客观的现实,在所有经济发展起来,城市化大规模开启的国家中,我国也是城市人口和密度最大的国家。

对市政管理者来说,在人口多和城市密度大的情况下,肯定会优先照顾主要的交通出行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速度比电动自行车更快的摩托车,势必就要给汽车让路。而且,我国的汽车产业乃至汽车文化,和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当人们对汽车的新鲜感普遍降低,在交通工具上开始产生更多的其他兴趣,摩托车才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