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小修!”“我是小补。欢迎大家来到修补巷。”近日,在“小修”和“小补”的热情讲解中,参与“老街区里潮流新”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采访团成员们,共同走进位于天津市河北区王串场街道的修补巷商业街区。据悉,作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补巷于6月3日举办了开街启动仪式。这条开街不足半年的市井小巷,不仅在满足市民对于“小修小补”的日常需求上下足功夫,而且卧虎藏龙,内有大乾坤。
“小修”和“小补”介绍修补巷的具体情况
走入修补巷,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色彩各异的卷帘门,从简单淳朴的“向往美好”口号标语,到大气磅礴的手绘“中国梦”图案,再到可爱有趣的“垃圾分类”“文明养宠”漫画……修补巷的卷帘门如此的不一般,引得来往市民驻足围观。摊位上,排列成队、洋气十足的“小虎队”、颇有年代记忆感的年画娃娃挂历、叽叽喳喳的鸟儿,热热闹闹的街巷上,手艺人们或倚在摊位边、或守在屋子里,安安静静地做着手艺活。
修补巷色彩各异的卷帘门
摊位上的“小虎队”毛毡摆件
小巷里的手艺人
“每次修补完,都能看到街坊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内心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春元织补改衣店的徐春元师傅温厚地说道。这位64岁的手艺师傅,是“传统精工织补技艺”非遗项目传承人。据了解,徐春元1976年开始从事织补工作,亲眼见证了中国纺织工艺的发展变迁。如今,徐春元将织补店开进了修补巷,继续着他的一针一线,缝补着人们破损的衣物,也始终坚守着“为更多百姓服务”的初心。在修补巷,像徐师傅这样的手艺人还有很多……
李师傅刀具专营店的杨柳“杨姐”
“我常说,我们研磨的不是刀,是人间的烟火气。每位来这里的顾客都会跟我道一道这刀的来历,有的刀是陪嫁过来的,有的刀是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物件儿,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刀不仅仅是刀,更是一份记挂、一份思念……我们同时也回收旧刀具,将其重新打磨焕新,变成一把好刀!”李师傅刀具专营店的杨姐热情好客,像跟街坊邻里唠家常一样滔滔不绝。
修补巷不仅有“e人”杨姐,还有鹏俊皮具的“i人”阿姨,专注皮具养护工作20年的她,面对记者镜头显得有些局促,但是在擦拭皮具时,阿姨干净利落的动作,足见她的“深厚功底”。在修补巷,无论是要修拉锁、磨菜刀,还是要缝纽扣、改裤脚……都可以找到“归宿”。“小修小补看似‘低频’实际上是‘刚需’,我们希望更多居民在修补巷找到他们所需所求。下一步,我们也将引进更多项目,产生集聚效应,让修补巷的优势持续扩大。”王串场街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张岩表示。(文/图 甄镜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