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上的釉水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
加以水稀释,涂在瓷器、陶器的表面,烧制成有玻璃光泽。
现在我们通过对“釉色”和“釉面”的特征对照,
区分出“化学釉水”与“矿质釉水”的从而对瓷器鉴定的方法之一。
宋官窑青釉龙纹盘
1
宋代名釉
影青釉:釉色青白中带有深浅不一的浅湖色;
表面晶莹润澈,透明性强。
宋代景德镇著名瓷釉。
(注:施以影青釉的瓷器叫做“影青瓷”,瓷质坚硬,釉色似白而青,暗雕花纹的话,凹凸交接处因着釉略后,釉色泛青;
器身平整处着釉较薄,青中透白)。
也叫“隐青”或“映青”。
影青釉属“铁系釉”,以铁为着色剂,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1.5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300℃。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凤首流瓷水注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凸雕花卉纹瓷尊
2
元代名釉
釉里红:一般研磨极细后,用于彩绘材料,
和元代的“青花料”共同构成“红”和“蓝”色料
(注:釉里红的用法等同于青花料的用法,
但是和其它颜色釉的用法相比较来说差异较大,
原因就在于它的呈色难度比其它颜色釉都要大)。
釉里红也叫“元紫”或“钧紫”。
一般人把釉里红归属为“铜红系釉”,以铜化合物为着色剂。
釉里红绘制在生坯上后,需再罩上一层与之匹配的青白釉以1280℃至1320℃温度烧成。
元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罐
元代釉里红玉壶春瓶
(注: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把产生于宋代、盛行于元代、并在元代成为名贵品种的釉里红看作是颜色釉的一种,
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釉里红不是颜色釉,而是一种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色料。
釉色红黑之中泛紫;
在高温窑火中易流动,呈色及其不稳定。
是元代景德镇著名的釉下彩绘色料。
元 釉里红秋水纹匜
3
明代名釉
甜白釉:在色调上温润如玉,清甜滋润,故称“甜白釉”。
明代永乐朝景德镇的著名瓷釉。
(注:甜白釉和青花料相容性好,且在色泽上既能有效衬托清华发色效果,
又能和青花的蓝色相映成趣,
在一定程度上说为成就明代青花的历史地位功不可没)。
又称“填白釉”。
甜白釉属“铁系釉”,以铁为着色剂,
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1.5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
明永乐甜白三系竹节把壶
明永乐甜白葫芦形绶带耳扁壶
浇黄釉:在色调上黄润光滑,如葵花初开之色。
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
多用于刻有花纹的瓷胎,黄色纯正且透明性强,刻画的花纹清晰可见。
也称“娇黄釉”。
浇黄釉属“铁系釉”,以铁中的赭色为着色剂,
在生坯上施釉适合厚度为1至2毫米,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注:在素烧坯上施浇黄釉900℃左右的温度在红炉亦可烧成)。
明弘治黄釉金彩牺耳罐-北京故宫
明晚期 娇黄锥拱兽面纹鼎
祭红:是明代宣德朝成功创新的著名瓷釉
(注:由于当时烧造这种红色釉是为了装饰大明皇权的祭器,
其他任何器皿上都不被允许使用,是皇权唯一可以使用的瓷釉,
所以被叫做“祭红”)。
在色调上深沉安定,不脱口,无浮光也没有流淌现象,
口底有都有灯芯边——这个“灯芯边”在鲜红釉面的衬托之下显得轻松舒缓。
(注:清《历代名瓷图谱》中对祭红的说明文字:……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
明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台北故宫
景德镇方言中“祭”和“醉”发音一样,所以又把祭红叫做“醉红”,同样因为方言的原因。
还有把祭红叫做“极红”或者“鸡红”
(注:又由于这种红色釉湿润温和,镇民们又把祭红称作“霁红”;)。
明代晚期,祭红开始被允许在其它器皿上进行装饰,
但是祭红釉对烧成条件的敏感性极大,因此成品率极低,成功烧造之后身价高。
(注:历史上历代官窑在配置祭红釉时,都不惜工本,使用珊瑚、玛瑙、寒水石、玉石、珍珠、黄金等,但是极少有成功作品存世)。
祭红釉属“铜红系釉”,在生坯上施釉,以1250℃至1320℃的温度烧成。
明宣德红釉描金龙纹盘
铁锈花:在色调上呈铁锈般的金属光泽,釉色中有经常盛开一些“金属花纹”,故名“铁锈花”。
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
属黑色瓷釉。
(注:《陶雅》记载“紫黑之釉,满现星点,灿然发亮,其光如铁……”)
属“铁系釉”,且含铁比例较高,在烧成过程中不受火焰气氛的影响,呈色很稳定
(注:还原焰烧成时色泽暗黑发绿;氧化焰烧成时色泽偏赤带褐;
停火冷却过程中仍会长“铁锈花”,其形多如霜花)。
生坯上施釉厚度1-2毫米甚至更厚
(注:厚薄不影响烧成稳定性,产生不同发色效果而已),
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
金磁州窑系,黑釉铁锈斑深腹钵
金元黑釉铁锈花牡丹纹吐鲁瓶
4
清代名釉
桃花片: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颇似桃花、海棠红色调,
故称“桃花片”或“海棠红”,也称“美人醉”或“美人祭”。
清代康雍时期盛行的著名瓷釉。
其色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色变化大,是色釉里最难烧造的瓷釉之一
(注:因其呈色千变万化极难掌握,按照呈色效果得名不同:
呈淡色时称做“粉红”或“豇豆红”;
呈粉红又略带灰色时称“乳鼠皮”;
呈色最为艳丽时才叫“美人醉”;
呈粉红又略带绿点时叫“胎果青”;
呈粉红又略有积块时被叫做“孩儿脸”)。
桃花片属“铜红系釉”,是颜色有发生“窑变”现象的典型代表性瓷釉。
一般在生坯上先施较薄的青白釉,再施桃花片釉,最后罩一层白釉,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
郎红:在色调上发类似于红宝石般的鲜艳红色。
清初郎廷极督陶期间景德镇著名瓷釉。
又称“宝石红”或“郎窑红”
(注:据说郎红釉的形成有偶然性,
是在仿明“祭红釉”时因配置误差或者烧成控制不当,
阴差阳错烧制出“郎窑红”瓷釉,从配釉、工艺、烧成等情况推测,
这种推测有相当的可信度)。
郎窑红属“铜红系釉”。
郎红釉也是极难控制的瓷釉之一,是容易发生“窑变”的代表性瓷釉之一。
在生坯上均匀施釉,以1300℃至1320℃的温度烧成。
清康熙霁红釉笔筒-北京故宫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北京故宫
乌金釉:在色调上乌黑如漆、光泽发亮。
我国名贵高温色釉之一。
清代康乾年间景德镇著名瓷釉
(注:乌金釉是在定窑和建窑的瓷釉基础上创新得出的,
同时得益于产于景德镇本土的乌金土,这种土含铁量在13.4%,色泽纯正)。
乌金釉属“铁系釉”。
在生坯上施釉1至1.5毫米,以1250℃左右温度烧成。
清雍正乌金釉高足杯
冬青釉:在色调上青中泛绿,釉面浑厚明亮,质坚有寒光,故名“冬青釉”。
大清乾隆朝以后景德镇的著名瓷釉。
也叫“冻青”
(注:冬青釉是实际上是仿北宋东窑瓷釉而制,所以原本应该叫作“东青”。
景德镇在明代时只仿釉色,乾隆朝冬青釉瓷盛极一时,后来把高级瓷泥生产的冬青釉瓷叫做“东正器”)。
冬青釉属“铁系釉”。
在生坯上施釉厚1.5毫米,以1300℃温度烧成。
康熙冬青釉暗花海水龙萝卜尊
清雍正冬青釉五孔方尊-北京故宫藏
乾隆冬青暗刻纹双耳樽
茶叶末:是由督陶官唐英研制官釉时新创的,
最开始分为“鳝鱼黄”、“皮绿”和“黄斑点”三种单独色釉,
后整合出在色调上呈暗绿色,又散布着暗黄色星点的一种瓷釉,
看上去像茶叶细末,被叫做“茶叶末”
(注:茶叶末釉面呈亚光状态,一般研磨的颗粒较粗,
故意保留较大颗粒的铁、镁与硅酸化合物,
可使暗黄色星点形成机理,从而产生结晶)。
茶叶末是清雍正朝景德镇著名瓷釉。
茶叶末属“铁系釉”。
在生坯上施釉1毫米左右,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
清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
清乾隆茶叶末釉描金银多子多福绶带耳葫芦瓶
清乾隆茶叶末釉如意耳尊
祭蓝:在色调上鲜艳发亮,釉色不流淌,无纹理,呈色稳定
(注:是从天蓝釉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因为釉色积淀深沉,又叫“积蓝”)。
清代著名瓷釉。
在祭蓝釉烧成的瓷器上,用金水描绘各种花卉图案再经红炉焙烧,形成“祭蓝描金彩”
(注:这是釉下和釉上综合装饰手法,金线耀眼,相得益彰)。
祭兰以钴为着色剂,配以釉果、长石,以钙、镁做助溶剂。
在生坯上施釉,以1280℃至1320℃温度烧成。
清雍正霁蓝釉药钵
清乾隆 祭蓝釉酱口碗(一对)
清同治 祭蓝釉象耳方瓶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