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器官捐赠与分配体系,确保公平、透明和高效运作。
今天,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办的亚洲器官移植研讨会(TSS)传出消息: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21)显示,我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3.73,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与会专家呼吁,提升器官移植水平需进一步完善机制和体系,创新医疗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为会议发来视频致辞。
人体器官移植是挽救危重患者的关键医疗技术,对国家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意义重大。我国自2010年启动器官捐献试点以来,在制度设计、社会动员和标准流程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完善的工作体系,实现了器官捐献与移植数量和质量的双提升。
作为全国首个获批的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单位,中山医院是我国少数具备心、肝、肾、胰移植资质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在器官移植领域率先开展众多技术创新,完成了全国首例Denys-Drash综合征患儿的亲属肾移植,亚洲首例心、肝、肾序贯性的移植,亚洲首例心肝联合移植、全球首例“亲属肝+废弃肝”双供肝肝移植,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等。
中山医院院长周俭表示,尽管我国在器官移植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面临着严重的器官短缺问题。这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器官捐赠与分配体系,确保公平、透明和高效运作,同时技术创新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通过采用先进的医学技术和方法,中山医院实施的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SS术等,可有效扩大供体来源,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缓解当前紧张的供需矛盾。
除了器官来源问题外,移植患者还面临免疫抑制带来的隐患。患者必须持续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排斥反应,但也削弱了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力。针对这一情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中山医院肾脏移植科朱同玉教授及其团队在会议上首次提出“器官移植严重及特殊感染的创新诊疗模式”。他介绍,该模式包括开发新型诊断体系精准诊断病原体,利用噬菌体治疗移植后难治性细菌感染,开展BK病毒疫苗研发预防病毒感染等,综合提升患者对抗常见感染的能力,并有效预防罕见感染发生。研究或为未来优化器官移植后的护理提供全新思路和方法。
国内外移植领域数百名权威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科研创新、器官损伤与修复、临床免疫耐受以及器官移植术后感染等关键科学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