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年仅8岁的太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霍光主政,汉昭帝在位13年,期间主要执行的是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宣布的休养生息政策。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汉宣帝刘询继位。汉宣帝生于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去世,享年42岁,在位时间25年。执政期间,他一方面继续执行与民休息的基本政策,另一方面再次开始打击匈奴,在西域设置都护府等,汉朝的疆域进一步巩固、扩大。

历史上将汉昭帝和汉宣帝统治的时期,称之为“昭宣中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宣帝像:汉宣帝刘询(公元前91-公元前49年),本名刘病已,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的曾孙。在位期间,对外大破匈奴和西羌,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进行有效管理,对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史称“中兴”。

1

汉昭帝病逝后,因无子,大司马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刘贺是一个毫无节制的花花公子,践位二十多天,劣迹斑斑,霍光等人废刘贺,立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时年18岁的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宣帝即位后,改名为刘询。

汉宣帝出生这年,即逢巫蛊之祸,尚在襁褓之中就被关进了大牢,但他受到了刘据的一些老部下的悉心照料,后来名字被列入宗室名册。他的青少年时光在民间度过,喜游侠,好走马斗鸡,长安诸陵、三辅之间的地区是他经常游历的地方,最流连忘返的地方是长安郊外的杜县、鄠县一带的下杜城,他死后也埋在这一带,陵号“杜陵”,与他患难与共的皇后许平君葬于杜陵南园,人称“少陵”,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这一带居住,他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皆依此而来。

身世变故和民间生活经历,养成了汉宣帝处事深沉的性格特点,即位一年多之后,他下了一道全面颂扬曾祖父汉武帝的诏书,尊武帝的庙号为世宗,这是一个极有政治智慧的举措,一方面表明了他是汉武帝的嫡系遗脉,继承帝位是合法的,另一方面也表明他要继承汉武帝的遗愿,完成汉武帝经略天下的大业。

2

汉宣帝的对外功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二是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三是降服西羌。

先来讲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的事情。

由于汉军的连续打击和内部动乱,匈奴实力大减,无力再与汉朝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昭帝时期,虽然汉匈在边境地区屡有小摩擦、小冲突,但总的来说,双方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状态,匈奴多次向汉示好,最典型的一件事情就是终于放回了扣押十九年之久的汉使苏武。匈奴此时将战略重点转向西域地区,昭帝末年,匈奴攻击与汉关系密切的乌孙国,乌孙王及嫁到乌孙的汉家解忧公主向汉求援,此时恰逢昭帝驾崩,汉朝廷暂时无暇顾及乌孙。不过在公元前72年,汉朝即派兵与乌孙联手,攻击匈奴,以田广明为祁连将军,率四万骑出西河,度辽将军范友明率三万骑出张掖,前将军韩增率三万骑出云中,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率三万骑出酒泉,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率三万骑出五原,这几路兵马,连同校尉常惠节制的五万乌孙骑兵,共二十余万人,东西夹击匈奴,这也是两汉期间汉军最大规模的一次骑兵出击。匈奴闻汉军出兵,往西奔逃,恰好遇上常惠率领的乌孙兵,惨败。这一仗,匈奴损失牲畜总计近九十万头。公元前71年,不甘失败的匈奴再次攻击乌孙,但遇上一场大雪,再遭重大损失,同时,乌孙与乌桓又联手夹击匈奴,汉军再出三千骑攻打匈奴,皆得胜,至此,匈奴实力大减,内部分崩离析。

这次汉军的重大胜利,是汉武帝一直以来坚持联合乌孙的政策,在宣帝时期所结出的一颗硕果。

匈奴遭此失败,内乱加剧。公元前60年,日逐王率数万人投降汉朝,宣帝派郑吉前往迎接,一直护送至京城长安,日逐王被封为归德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西安市杜陵:杜陵是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街道三兆村南。汉宣帝少时流落民间,今杜陵一带是他经常流连的地方,所以他死后就葬于此处。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陵在文学史亦很有名,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居住于此,自号“杜陵布衣”,李白也在此留下了《杜陵绝句》这样的著名诗篇:“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公元前56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在内斗中失败,公元前51年,亲自前往长安朝见,汉王朝对其礼遇有加,赐予匈奴单于玺,从此,匈奴呼韩邪政权正式臣服于汉。这是汉匈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束了双方一百多年的战争状态,大漠以南的广大地区与中原进一步得到了统一。

3

宣帝时期汉在西域的经营,必须得提以下几个人:

第一个是常惠,前文我们已经谈及他,他在公元前72年汉匈之战中,节制乌孙兵大败匈奴。实际上,常惠在此之前,早就名声在外,他是一名外交家,汉武帝时期,随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与苏武一样,他也被扣押了十九年,昭帝时期随苏武一起归汉,被拜为光禄大夫。汉匈战事再起之时,宣帝正是看中了他的外交才能,才派他去节制乌孙兵马,而他亦不负重托。在那一战中,共缴获匈奴牛羊近七十万头,常惠未留一头,全部送与乌孙,宣帝认为他处理妥当,加强了汉与乌孙的联合,封他为长罗侯。

常惠再次出使乌孙赏赐乌孙贵人,途径龟兹国时,想起了龟兹与汉朝之间的一件恩怨往事,觉得现在应该有个彻底了结,于是他派兵合围龟兹,杀了龟兹国的贵人姑意。这段恩怨,还得从汉武帝时期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说起。龟兹在汉武帝时期臣属汉朝,但它在西域是一个大国,一些西域小国也送质子给它,扜弥王太子赖丹就是其中的一名质子。李广利征大宛回师之际,了解到了这种情况,指责龟兹王说:西域各国都臣属汉朝,你怎么可以把赖丹当作人质,于是将赖丹带回了长安。汉昭帝时期,西汉政府派赖丹在轮台屯田,并负责控制西域各国。龟兹国贵人姑意不服赖丹,怂恿龟兹王杀了赖丹,从此与汉朝结下了梁子。常惠也是好事之人,他想起了这件事情,觉得现在为赖丹报仇、扬大汉国威的时候到了,于是请求攻打龟兹,宣帝没有同意,但辅政大臣霍光暗示他便宜行事。常惠便联合汉能控制的西域各国的兵马,合围龟兹,并派人质问新任龟兹王绛宾,你们过去为什么要杀赖丹?兵临城下,绛宾害怕,又想与汉通好,就说杀赖丹不关我事,全是姑意怂恿老龟兹王干的,并把姑意交给常惠处理,常惠杀死姑意,替赖丹报了仇。绛宾经此打击,决定与汉朝修好关系,当时,与汉朝关系最好的西域国家是乌孙国,乌孙国王的妻子就是汉朝的解忧公主,绛宾派人到乌孙国,请求解忧公主将女儿嫁给自己,得到了解忧公主的同意。公元前65年,解忧公主请以宗室身份让其女入汉朝,绛宾也上书愿意一起入朝,得到宣帝的准许。他们在长安居留一年,归国后将汉朝的礼仪制度和服饰等带回到了龟兹,此后,龟兹归附于汉。

第二个是郑吉。这位第一任西域都护,今日知之者甚少,当记之。

郑吉,今江苏吴县人,行伍出生,数出西域。宣帝时期,郑吉以侍郎的身份去西域渠犁屯田,后车师国勾结匈奴,多次劫杀汉使,郑吉带屯田区的兵马攻破车师,将其分为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宣帝派郑吉前往迎降,当时,汉军在屯田区只有几百人,而日逐王有几万人,并且他指定郑吉到他约定的地方去迎接他。郑吉的部下有人提醒说,我们去他指定的地方去受降,万一有变怎么办?郑吉回答说:日逐王之所以这么做,是在试探我们,如果我们不去,他投降的决心必定会动摇。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安危,而误了国家的大事。你们不怕死的就跟我去。众人一听,纷纷表示愿意前往。但郑吉也并非鲁莽之人,考虑到屯田的士兵人少,特意借调了渠犁和龟兹诸国等五万兵马一同前往,顺利招降了日逐王。

郑吉破车师,招降日逐王,深得宣帝赞许,决定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委任郑吉为第一任都护,选择西域的中心地带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一带)为府治,所谓“都护”,就是全部保护的意思,不仅负责西域的统一和安定,而且还负责调解所属各国的内部纠纷和政务。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保障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畅通,对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郑吉因功被封为安远侯,《汉书•郑吉传》赞曰:“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第三个是冯奉世。

冯奉世,原籍山西潞城,后移居陕西杜陵。冯唐之孙,武帝末年为郎官,昭帝时被免职,在家闲居,三十多岁无所事事,熟读兵法。前将军韩增听说冯奉世很有才能,与之交谈,发现他真有真才实学,于是向宣帝举荐他做了军司空。

公元前71年,冯奉世随军攻打匈奴,随后回宫当卫士。韩增这时再一次推荐他出使西域。他被宣帝授以卫侯,奉命持节出使大宛。当冯奉世行至今新疆鄯善境内时,得知莎车国的贵族集团叛汉,不仅杀死了与汉友好的国王万年,还杀死了汉朝使者奚充国,新任莎车国王呼屠征宣称莎车与匈奴已结成联盟,以西域霸主的身份与汉朝对抗,因此,由鄯善西去的道路已被他们切断。

西域都护府都护郑吉建议汉使走北道。冯奉世却决定镇压莎车。然而,要想镇压莎车,须有军队,调动军队又需上报朝廷,路途遥远,往返费时,而眼前形势却让他等不起。于是冯奉世与副使严昌决定,不待奏闻朝廷,立即采取行动,他自任统帅,使用符节调集起西域各国兵马一万五千人,联合进攻莎车,一举攻克其都城,新任莎车王呼屠征自杀。冯奉世让莎车另选前王的支裔为国王,莎车国复归安定。战后冯奉世将平定莎车的前因后果详细奏告朝廷。汉宣帝听到报告后,当即召见前将军韩增,夸奖他举荐冯奉世:“贺将军所举得其人。”

平定莎车之乱后,冯奉世继续前行,抵达大宛。大宛早就听说了他在莎车的事迹,隆重接待了他,并在临别时赠送名马象龙,表示愿与汉朝交好。冯奉世回朝后,宣帝准备封赏他,但遭到反对,反对者的理由是冯奉世擅自发动小国之兵,虽有大功,但是不可引人效法,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私用兵马,在外为求功名而与他国滋事,恐怕会影响西域的安定团结。宣帝觉得有理,便未对冯奉世封爵,任命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汉元帝时期,冯奉世被任命为执金吾,职掌北军。常惠死后,冯奉世调任为右将军典属国,掌管外交事务,几年后再任光禄勋,后又平定陇西羌人叛乱,终被封为关内侯。

降服西北地区羌人的叛乱,也是汉宣帝时期的一件大事,这项工作主要是由名将赵充国来完成的。关于赵充国其人其事,本刊上期有专文详细讲叙,在此就不多展开了。

4

汉宣帝的身上,帝王的公共理性和平民主义的光辉兼而有之,公共理性表现在他虽然在主政期间,铲除了霍氏集团,但并没有废掉霍光坚持执行的“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史记》正式刊行,尽管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汉高祖刘邦和汉武帝刘彻颇多微词讥讽。平民主义的一大体现在于他对结发之妻许平君的念念不忘,汉宣帝当上皇帝后,立许平君为皇后,但遭到霍光等人的反对,为此他特意下了一道诏书,说我当年有一把剑,流落在了民间,谁能替我找回来呢?其实是表明他不能忘了结发之妻许平君,霍光等无奈,只得同意了他立许平君为皇后,“故剑情深”因此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爱情典故,意为不喜新厌旧。不过许平君并没有一个好结局,史载她后来被霍光之妻霍显下毒毒死。

汉宣帝为政,王道、霸道兼而有之。他有民间生活的经历,对百姓疾苦了解颇多,对吏治腐败有过深刻体会,因此他的为政,对老百姓很宽和,对贪腐官员却用刑严酷,比如大司农田延年,在尊立汉宣帝的过程中,有过很大的功劳,后来田延年在给汉昭帝修陵之时因贪污公款被告发,有大臣为他求情,但宣帝不许,田延年畏罪自杀。大概正因如此,太子刘奭(后来的汉元帝)曾说汉宣帝“持刑太深,宜用儒生”,汉宣帝闻此言脸色大变,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接着叹息说:“乱我家者,太子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道、霸道之论,从中可以看出宣帝的深刻和元帝的书呆子气,正是王道、霸道兼而有之,才使得汉宣帝主政期间,汉朝内部安定团结,对外汉文明进一步得到传播。

End-

扫描李寻老师助理二维码

加入李寻品酒学院酒友交流群

点击进入李寻的酒吧商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