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淀,这片蕴含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土地,承载着“三山五园”的璀璨华章。在北京迈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征程中,海淀以其独有的担当,将城市保护与有机更新紧密衔接,于“三山五园”处深入挖掘内涵并活化利用,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见证着历史文化遗产的熠熠光辉

正成为文化创新发展

与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生动典范

诉说着过去与现在交织的动人故事

展现出海淀守护历史根脉、

开拓文化新境的坚定决心与卓越成果

三山五园“焕新”

在北京海淀

三山五园正以全新的姿态

闪耀于时代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今年1月,海淀区荣获国家文物局授予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再添一个文化建设国家级荣誉称号。随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的稳步推进,这片古老的区域处处焕发新生。

如从清代书画汲取灵感建成的茶棚公园

重现往昔记忆

京西稻作文化系统在岁月中苏醒

水田交织的美景再次映入眼帘

科技与文物保护深度融合

不可移动文物智能保护系统

让文保管理迈入智能化时代

三山五园研究基地

为深入探究其奥秘筑牢根基

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已竣工开放

将成为文化新地标

承载多元功能,吸引全球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华园车站旧址经修缮后对外开放,无声诉说着往昔的红色故事;“三山五园”课程体系走进校园,在莘莘学子心中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圆明园里,“拾光买卖街”热闹非凡,游客在互动中感受历史余温,挑选文创好物;颐和园中,精品文物展尽显东方美学,益寿堂专题展览开启尘封记忆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河蜿蜒

串联起三山五园、

中关村科学城与老城核心区

清淤治水、景观升级

绘就生态人文新画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

为居民开辟休闲新空间

往昔铁轨见证岁月变迁

今朝绿地传递生活新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期时,圆明园、颐和园等地游人如织

文化与游园活动精彩纷呈

人们在古典园林中领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山五园的焕新,是历史与现代的深情相拥,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和谐共鸣。它不仅为市民打造了高品质的文化休闲空间,更成为北京向世界展示历史文化名城风采与时代魅力的重要窗口,让古老的园林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扩大创新合伙人“朋友圈”

三山五园地区有123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类型多,管理情况复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黄英介绍道:“我们探索构建创新合伙人机制,打造央地军合作模式,文物保护利用的力度前所未有。”

永山宅院,位于原外火器营南门的正蓝旗营房界内(今海淀区火器营路与老营房路交汇处东北角)。作为清朝外火器营仅存极少部分的老营房遗址,永山宅院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其建筑精美、风格独特,是海淀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2023年10月,经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公开征集、专家评审并报区政府同意,引入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保护利用。

“项目建立初期,我们与相关专家、学者及周边百姓深入探讨了永山宅院的历史,查找了大量史料,并与设计单位研究具体保护修缮方案达半年之久,方才出台具体设计施工方案。”永山宅院活化利用项目运营相关负责人王芳介绍,施工过程中,对新发现的彩画、原有建筑实施最大化保护,历经数月,于2023年10月15日完成竣工验收备案登记,永山宅院已具备对外开放条件。

海淀文物保护创新合伙人机制不断吸引合伙人加入。在海淀区三山五园研究基地,汇聚了来自66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涉及考古、历史、地理、建筑、园林艺术等众多领域,以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成果助力三山五园保护利用和发展。

“海淀区有效整合区域文物资源,从传统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单体的保护利用模式,演变为系统梳理挖掘文物价值,开展线性保护、连片保护的保护管理模式。”黄英表示,海淀区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改变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单独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传统模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同时,协调市、区两级多部门,形成文物保护合力,有效推动了示范区跨部门、跨领域任务的开展,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科技赋能

文保管理“全过程、全天候”

三山五园地区的文物保护利用

离不开科技的强大支撑

走进海淀(中关村科学城)

城市大脑智能运营指挥中心

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

328处重点文物信息一目了然

这就是不可移动文物智能保护系统

俗称“文物大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发生文物告警事件依靠附件居民或者游客打电话进行举报,我们需要判断事情严重性,争取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研判并下达科学的处置方式。”中科大脑项目负责人赵帅告诉记者。

为了更好地开展文物保护指挥应急工作,便在“文物大脑”上构建了文物保护驾驶舱。赵帅说,该驾驶舱利用智能挖掘分析技术,可将关于文物所有数据信息在指挥大屏的一张图上进行展示。

“我们在部分重点文物周边加装了智能感知终端,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当有人进入文物警戒范围,系统会自动报警,在指挥大屏上就能看到。”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利用科科长朱玉京介绍,系统同时把信息同步给专职文物巡查员和主管部门,便于及时处置。此外,文物一旦发生险情,系统也会发出警报,实现文物保护管理的“全过程、全天候”。

值得一提的是

文物巡查员是海淀文物保护重要力量

在工作中不仅发挥主观能动性

而且与“文物大脑”相互配合

实现技防和人防相结合

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完成风险隐患

预警、报警、处置

全流程闭环管理

目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海淀区配备了41名专兼职文物巡查员。保护文物本体安全,对文物进行风貌检查、周边环境检查、消防安全检查、自然灾害巡查等都是文物巡查员的职责。在工作日志上,对不同级别的文物,巡查次数有不同的规定。比如,对一类风险文物每个月至少“打卡”四次。他们是确保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的“前哨”和“眼线”,打通了文物巡查的“最后一公里”。

保护利用成果惠及百姓

六郎庄公园

京西稻“诞生地”再现稻花香

圆明园外扇面湖一亩园“重生”

在海淀公园赏“莫奈花园”

清河之洲里看露天电影

濒危等级比大熊猫还高的低斑蜻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山五园的活力

深植于历史的厚土

源于巧妙地融入现代生活的百态

欣然回归社会的多元怀抱

忠心耿耿地服务广大人民

从而让古老的园林景观

在新时代焕发出熠熠生辉

且永不衰竭的魅力与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没有时间好好陪家人去看一场电影,正好周末,吃完饭遛弯儿在这儿看场电影正好。”家住清河之洲附近的居民周女士说。周五傍晚时分,电影放映现场气氛热烈。2020年,以“清河之洲”为起点,海淀区启动清河两岸综合整治提升行动,令人闻之色变的臭水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清河”,“清河之洲”也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畅春园西花园旧址,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落成,项目总建筑规模为2.1万平方米,约有1.9万平方米建筑“藏”在地下。“这样能最大程度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维持三山五园的整体历史风貌。”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志介绍,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以保管、研究、阐释和展示三山五园和海淀文化遗产为根本职能,是集遗产保护、文化交流、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将努力建成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心、展示中心、教育中心、交流中心,让区域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邱文忠表示,借助三维扫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手段,“万园之园”圆明园得以重现。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区、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以及118件馆藏文物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建立了数字文物库及纹样库,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云观展”。

十月的中坞公园稻香四溢,市民和游客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一镰一镰收割成熟的稻子,通过这种原始的收割方式,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海淀区大力开展公园绿化建设,推广全民参与的公园文化。”海淀区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张朝辉介绍,三山五园地区历史上为京西稻产地,海淀区在多个公园设置京西稻田,并打造“京西稻”插秧节、收割节,已成功举办21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人文与自然

一幅新时代三山五园壮美画卷正铺展开来

未来,海淀区还将以更多高品质文化供给

赋能百姓美好生活

记者:魏颖、李平

编辑:张楚佳

部分图片来源往期报道

推荐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