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救命神器”已成为共识,但是在普及过程中,配置少、不敢用等问题,成为了救命关键时刻的桎梏。
在 “中国心梗救治日”来临之际,《成都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在向市民征集意见,旨在以立法的方式,强制保障公共场所AED的配置和人员会用、敢用。越来越多的国内城市也在探索打破AED普及桎梏,让“救命神器”在关键时刻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成都公安开展心肺复苏培训 图据成都公安
痛点:AED有了 会用的人不敢用 设备上万元 维护成本高
每一年,我国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人,相当于每天有约1500人因心源性猝死离世。不少专家呼吁,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力度,让AED成为像灭火器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同时推广急救培训,让更多人“会用、敢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曾经带着除颤仪亮相委员通道,呼吁普及心肺复苏培训。他认为,全民要学习心肺复苏技术,政府要出台政策和立法,促进AED的配置。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AED的布点正在全国多个重要公共场所快速密集铺开,心肺复苏教育也已纳入学生课程,并在公安干警中普及。不过,一些现实因素,让AED的推广和使用,并不那么容易。
全国政协委员敖虎山曾带着除颤仪亮相委员通道。 潘之望 摄
“每购入一台AED设备需要花费2万-3万元,每两到三年需要更换一次电池,这其中还有检修和维护成本。正常的AED只要使用一次,就要重新更换电极贴片,而电极贴片的费用也要上千元。”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谁来出资、怎样维护成为现实问题。
此外,接受了培训,但不敢使用的情况也很实际。在成都青羊区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放置点,封面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12位市民,其中有三成并不了解仪器的使用,有3位市民表示从新闻上了解过,但不敢使用。“这个仪器价格贵,用出问题,我不想有什么麻烦。”市民李先生坦言。
封面新闻记者关注到,在北京西站地铁站出入站口附近的AED设备外箱上,除了印有使用步骤等信息,还有三行醒目的文字:“《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样的提示对“好人条款”进行了宣传,也给了救助人一颗“定心丸”。
立法:成都探索强制保障公共场所AED的配置
正在征求意见的《成都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明确了五类公共场所应当按规定配置AED。具体包括交通枢纽、公共体育和文化设施场所、旅游景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同时也鼓励大型商超、工厂车间、工业园区、教育和培训机构、绿道驿站、写字楼、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自主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同时也欢迎个人或公司向社会捐赠AED设备。
对于谁来维护的问题,在《管理办法》中也进行了明确,政府配置及社会捐赠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由接收的公共场所管理机构或者单位作为管理维护的主体;单位自主配置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由配置单位作为管理维护的主体。
“我想以一个大学生的视角,补充一个‘痛点’。那就是,我们平常都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AED设备。”在征集意见的留言平台,一位成都的大学生认为,应将AED的位置信息共享给医院急救处,实现让接线员在电话中确定报警人位置后,能由接线员在电话中告知报警人AED位置,引导报警人找到设备,并提供设备使用指引。这个想法,与海口的“AED地图”小程序不谋而合。在这款小程序中,市民对身边AED的分布一目了然,同时可以看到具体距离。在深圳,公共场所存放的每一台AED,都与深圳市急救中心的控制台相连接,只要其中一台AED被移动、启动除颤,深圳市急救中心都能及时收到信息。
破桎梏:广州明文规定AED“不上锁”“不扫码”
今年7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的通知》,明确提出,广州市将按照3至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AED。AED不得上锁、不采用扫码开启,应安装在显眼、易于发现、方便取用的位置。
“不上锁”“不扫码”,被急救专业人士认为,是观念的很大进步。 “黄金抢救的3-5分钟,专业的医务人员除非是巧遇,否则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赶到现场急救,因此现场的目击者是否掌握急救技能,往往成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急救科普达人 “急诊夜鹰”表示。
当抢救的“黄金四分钟”紧张倒计时之际,AED能触手可及,正确使用,才会打通救援的最后通道。普及之路不易,但也有越来越多的改变。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成都、内江、德阳、绵阳、攀枝花、泸州、乐山、巴中、宜宾等地在持续加强公共场所AED配置和培训工作,并印发了工作方案。四川省校园、体育场馆等重要公共场所AED配置工作也在推进之中。对于市民对于参与急救是否“担责”的担心,相关部门将加大《民法典》《医师法》中关于群众和医务人员参与急救免责条款的宣传。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操场边的AED 图据受访者
什么是AED?
AED中文名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使用的急救设备。因其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又被称为“救命神器”。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55万人死于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到1%。如果在公共场所普及AED及其使用方法,在3分钟内进行除颤抢救,心脏骤停者生存率将达50%。
AED不难用
AED非常智能,每个步骤都会有相应的语音提示,使用者根据提示进行相应操作即可。一般来说,首先要根据语音提示,撕开电极片,按照图示贴在患者胸前,然后把电极片的导线插入AED主机,主机会自动分析。主机分析过程谨记不要触碰患者,如果分析到了可以电击的情况,机器会自动充电。
充电完成后,语音会提示按电击按钮,完成电击。过程中同样不要触碰患者。第一次电击完成后,立刻开始心肺复苏施救,无需取下电极片。每2分钟AED主机会再次自动分析,如有必要会再次建议电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救治前或救治期间一定要拨打120,使用完AED也并非万事大吉,待患者情况稳定后,仍然需要马上将患者送至医院救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