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部纪录片决定办一场艺术展,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追光者》环保视觉艺术展“风暴中的来信”在北京松美术馆开幕。入口橱窗处,一个倒扣的大垃圾箱提醒着所有人,这是一次与环保密切相关的活动。

这次艺术展,缘起于环保纪录片追光者》——这是一档由阿拉善SEE公益机构与哇唧唧哇娱乐公司联合打造的环保公益纪录片,四期节目分别前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阿拉善沙漠,将当下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环保公益组织、志愿者们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暴中的来信”共划分为七个区域,以装置艺术与影像照片为媒介,展现着对环保现状的反思。总策展人木白介绍了此次艺术展的主题 ,他表示:“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自然无声无息地记录着人类的每一次活动。我们以‘风暴中的来信’为题,将‘风暴中心的前线消息’不加修饰地呈现于此。让这个艺术展成为一次蓄意制造的‘自然与文明的会晤’,同时也让观众看到文明瀚海琼楼之下的一处阴翳。”联合策展人张誉耀表示:“我们背后布满垃圾的雪山装置,是一次来自雪山的信笺,它等待着回应。而每一片垃圾的移除,都是一份来自观众的‘已读回执’,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关怀与修复从未过时。”

第一个展区《褪色的辩白》将照片按照色调进行推进式排列,让大家感受来自“大自然褪色”的冲击。观众穿越层叠的色彩,步入一场缓慢褪色的自我反思。蓝、绿、黄黑白的影像是自然的低语,它们依次铺展,如生命的波澜缓缓退去。

行至第二展区《视野与视野》,观众将置身于《追光者》特别剪辑版循环播放中,将正片中的故事以一种更犀利、丰富的视角呈现出来。在立体的空间中,影像如潮水般涌来,试图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感官延展。

第三个展区《风暴的中心》核心是由四期拍摄地收集来的垃圾堆砌成巨大的风暴装置,将环保的急迫性具像化。诚如总策展人木白的介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场风暴,每个人都处在风暴当中的,这些风暴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现状,我们的思考方式,更是我们的当下,当下很重要,当下所做的一切很重要。”

在风暴的斜对面也能看到“追光者”们对大自然的回答。在第四个展区《语言的方碑》,观众可以通过黑色铁皮桶艺术装置观看当下的环境问题影像。铁桶沉重而压迫的存在感将形成一种无形压力,观众需要低下头,透过小孔窥视内部的影像。那里面的世界是断裂的,片段化的,就像我们通过语言试图描述自然时所产生的局限性。

第五个展区是“影像记录者”焉栩嘉记录的平面影像。在这片被视为“生命之源”的土地上,焉栩嘉的镜头不仅仅记录了风景,更凝视着人心。被称为“寒梅”的藏族医生、匆匆掠过的藏地友人,在光影定格的那些时刻,他们连同信仰深处的雪山一起,成为了一种不言而喻的沉默力量。第六个展区和七个展区分别是《雪山来信-开启信笺》和《雪山来信-已读回执》,观众可以通过“摘下巨幅雪山照片上的垃圾”的方式与雪山互动,而每一片垃圾的移除,都是一份来自观众的“已读回执”。焉栩嘉谈及最初收到艺术展将会展出他拍摄的照片邀请时,会担心自己拍摄的不够专业:“后来他们和我说,就是要我真实的记录,我也了解这个艺术展是要借助我的镜头还原三江源的真实故事,我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也希望通过纪录片和这趟旅程拍下的影像,影响到更多人参与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展区,能看到大自然被人类破坏的部分,充满垃圾的雪山,褪色的美景,也能看到那些始终在与大自然交谈,希望能改变现状的“追光者”们。这是一场希望大家能沉浸式体验“追光者”感受的活动,透过他们的视野,看到处在风暴中心的大自然的模样。

从线上的影像追踪到线下的艺术呈现,哇唧唧哇拓宽了公益故事叙事的边界。一如其音乐,剧集,演出等领域一样,不拘泥于常规地表达,始终在思考如何与观众更进一步的互动。积极地参与各类公益项目,也是哇唧唧哇一直以来的坚持。在开幕式现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周洲感慨,《追光者》纪录片项目的影响力远超他的想象。“感谢哇唧唧哇把我们追光者的环保工作记录下来,阿拉善一直希望能通过多种项目的推动,让更多民众的环保意识得以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