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切糕一刀下去,马云都得破产!”
虽说传的比较邪乎,但实际上有的人确实挺坑,切之前告诉你“60元”,你以为是60元一斤,结果发现是60元一克!
然而,像这种模棱两可的套路中,最坑人的当属“安徽补漏帮”。
他们平常靠着小广告、大喇叭,寻找“资源”,你以为他们就是小本买卖,等到接触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几千、上万的要价,而你还必须得给钱。
最让人糟心的是,你不仅掏钱了,他还没修好!
明明可以直接找你要钱的,偏偏他还给你修了个房子,让你有气没处撒。
广告背后的陷阱
有一种神秘的组织,以前经常打着“专业补漏”的旗号,开着破面包车在大街小巷中穿梭,有时候在这车顶上立着一块“专业补漏”的牌子,有时候就是在车上安装喇叭,然后车在大街上漫无目的行驶,全靠消费者自己找上门。
现在好多了,毕竟这是网络时代嘛,很多东西都比较方柏霓,所以他们就会将广告投放范围拓展到了 58 同城、淘宝、抖音等热门平台。
到时候,利用免费监测、低价补漏或者含糊其辞地只谈单价而避开总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找他们补漏。
就比如说,家里的房子有了裂痕,为了补漏,一些人就会寻找专业补漏的,但是因为这种东西并不常见,所以基本上都没什么人知道有补漏的。
恰好,又在街上看到了补漏的小广告,亦或者是碰到补漏的车,等到联系之后,补漏师傅上门只是简单查看了一下,便声称问题不大,使用他们的特殊材料,按照每斤的价格计算,花费不会很多。
消费者心想,只是一点小问题,应该不会太贵,于是便相信了他们,结果谁能想到,等到最后报价的时候,竟然价钱提了好几倍,若是消费者拒绝付款,他们就以掌握家庭地址等理由进行威胁。
一般这时候不愿惹麻烦,或者是胆小害怕的人,就会选择花钱消灾。
那么,这种组织究竟是什么,他们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从手艺到骗局的蜕变
其实这种专业补漏,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
起初他们算是一种建筑类的行业,以前都是家里自己盖得房子,难免会出现屋顶漏了的情况,所以这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联系修房子的人来补一下。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这种补漏“专家”越来越少,直到05年的时候,这种手艺基本上就只剩下安徽的一些人还会。所以,他们也就成了所谓的 “稀有人才” 或 “手艺人”。
但那个时候,楼房还是很少,基本上都是自建的平房,偶尔也就那么几栋小楼房而已,所以很多人都会专门跑到安徽去学习这种“专业补漏”。
然后等到学会之后,就开着面包车在周边地区寻找需要补漏的人家。
最初他们或许真的只是凭借手艺为生,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变了,他们不再靠手艺去挣那些辛苦钱了,反倒是打着传授经验的名义,教给自己的“徒弟”如何与客户周旋,怎样把小问题夸大成大问题,如何巧妙地抬高价格等。硬生生将原本单纯的补漏群体演变成了一个有着坑蒙拐骗 “教学体系” 的 “全科讲堂”。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遇到这种人应该也不会出现是什么问题吧,毕竟他们确实都是补漏的啊?
遭遇诈骗危害
其实遇到这种组织,若是被坑点钱也就罢了,可遇到那种既坑钱又修不好的人,简直就很让人头疼了。
像刚开始好好的,过了没多久屋顶又漏了,结果消费者还掏了一笔巨款,等到再找人的时候,发现电话打不通了,然后也不知道他们的地址在哪时,想要找到当初的责任人简直难如登天。
而且,即便消费者幸运地联系上了他们,得到的回应不是推诿责任,就是要求加钱才能继续维修。
更为恶劣的是现在很多消费者习惯在网络平台上寻找各类服务,安徽补漏帮也看准了这个 “商机”,在各大平台大肆投放广告。
而这些平台与补漏帮之间存在着利益分成关系,这就使得他们在审核广告和商家资质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观消费者基于对平台的信任选择了这些补漏服务,却没想到掉进了精心设计的陷阱。等他们想要通过平台维权时,往往被各种理由搪塞,平台方要么声称只是提供信息中介服务,不承担责任;要么拖延处理时间,直至消费者精疲力竭、放弃维权。
或者有的消费者就比较硬气,选择报警处理,可有的地区会将其定义为经济纠纷,让消费者自行起诉之类的。
再加上安徽补漏帮本身就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他们大多没有正规的营业执照,整个交易过程也是极为不正规。
等到拨打12315投诉电话的时候,因为没有准确的合同、付款记录跟准确的店铺地址,往往都很难进行维权。
案例
遇到这种情况扔出去几百块钱也就罢了,可偏偏是那种几千、上万,这放在谁身上都会心疼啊。
就好比遭到过受过欺骗的李女士,她当时就因为房屋漏水,恰巧看到了补漏帮的广告,然后联系完之后,对方师傅信誓旦旦的告诉她只需要两百块就行这让李女士觉得十分划算,便欣然同意了维修。
然而,施工结束后,师傅却突然变卦,称需要 4000 元才能完成全部的修补工作。李女士虽心有不满,但考虑到房子的问题急需解决,且师傅已经进行了施工,无奈之下只好支付了 3500 元。
可谁能想到,这所谓的维修根本就是敷衍了事,房子的漏水问题依旧存在。
当李女士再次拨打师傅的电话时,却发现对方早已停机,最终还得重新寻找可靠的维修人员来解决问题。
还有一个人,她家房子也是漏了,恰巧刷短视频的时候,在网上遇到了一个专业补漏的老乡,想着都是老乡,肯定不会被骗吧,所以她就联系了对方来维修房屋。
而后,等到师傅上门的时候,这位女子考虑到都是同乡,也就好声好气的招待了一番,结果,等到结束的时候,师傅竟索要 3000 元的高额费用。甚至在离开的时候,还想要带走这位女士家中的红酒。
被骗也就罢了,可偏偏下一次下雨的时候,她家里的房屋还在漏水,等到再想联系那位老乡的时候,却发现对方早就给她拉黑了。
上面这些案例都有相似的欺诈手段,无非就是靠着模棱两可的报价,以及没有准确书面证明,导致最后对方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而且修还修好,消费者自己也不知道,只能闷声吃大亏。
那么,面对这种“诈骗”行为,又该怎样预防呢?
预防诈骗手段
最主要的应该是看到那些价格便宜的宣传广告时要先冷静,不要被对方的“骗术”所吸引。要明白,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合理的价格是与成本和服务质量相匹配的。若价格低得离谱,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陷阱。
那些安徽补漏帮正是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先抛出低价诱饵,待消费者上钩后再层层加码。
另外,在寻求补漏服务时,不要被街头那些流动的面包车广告或者网络上花里胡哨的宣传所迷惑。
应通过官方渠道,如相关政府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网站,仔细查询维修公司的资质情况。查看其是否具备合法合规的营业执照、专业的防水补漏资质证书等。
同时,拨打其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了解公司的经营规模、服务范围、过往客户评价等信息。优先选择那些有资质、信誉良好且在行业内有一定口碑的正规企业。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签订正规合同是保障权益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详细确定包括材料费在内的报价,避免中途胡乱加价。就比如说一瓶胶水多少钱,明确写出来,包括自己使用了多少瓶,这样在最后报价的时候,也省的对方“宰客”了。
以及倘若事后质量出现问题又怎样处理,所以,无论维修金额大小,都要坚决向维修公司索要正规发票,并妥善保存。
结语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遇低于平等价之物,务必警惕。安徽补漏帮以低价为饵,坑骗众多消费者,致其权益受损、维权艰难。
我们当以此为戒,不被表象迷惑,审慎抉择维修服务,用智慧与谨慎,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免受欺诈之害。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 《网友建议打击补漏帮坑蒙拐骗,安徽省委督查室:已转交研究》2020-08-23
厦门网 《补漏帮”的另一个江湖:有人一年净赚十几万》2013-06-24
网友建议打击补漏帮坑蒙拐骗,安徽省委督查室:已转交研究澎湃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