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界军事舞台上,美国航母毫无疑问是最为耀眼的竞争者。11艘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最多可搭载75架航母,这样的规格简直就是好莱坞的超级明星,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不过,中国的航母看起来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就差一点了,辽宁、山东两艘大约60000吨左右的航母,装载了30到40架战斗机,没有美国那么引人注目。然而,用《国家利益》杂志的话来说,中国正以一种巧妙的“迂回制胜”的方式,建立起一种精细的地区性防卫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对中方的地区防卫战略进行研究,就会发现,这一战略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1990年代台岛危机使中方认识到自己的防卫力量不足,并被迫面对美国两支航母打击群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中方小心翼翼地编织着自己的地区拒止体系,仿佛要披上了一件坚不可摧的“防弹衣”

这张“大网”分为四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作用。首先,作为“千里眼”的远距离警报雷达与卫星;接着是“利剑出鞘”般的反舰导弹,号称“航母杀手”的东风21D型反舰弹以及DF-17超高声速导弹,都表现出了让人望而生畏的威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潜入海洋深处的潜水艇,化身“隐形杀手”;最终,海上防卫部队以雷达与声纳监测网构筑了一道“无形的防线”,静默地守卫着每一寸水域。这一体系既是一个保证,也是一个战略性的选项。

中国专注于近海防御,推行更为廉价的“区域拒止”策略。中国没有和美国进行大规模的航母竞争,相反,它将重点放在编织一个令对手“望而却步”的防御网,并用最少的成本实现高效率的防卫。

区域拒止策略也有一个明显的优点,那就是成本控制。相对于美国福特号的成本约为130亿美金,中国建造一套完整的反舰导弹系统所需要的费用只有原来的1/3,如此高的投入与产出比率,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早期的地区域拒止策略受到了沿海地区的限制,就像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很难离开城市。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反舰导弹的问世,这种限制被完全打破。新的反舰导弹射程达到三千到四千公里,在轰炸机的帮助下,防空导弹的射程超过了5000公里,大大增加了攻击距离。这一举动把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关键基地置于危险之中,正如1940年,德国空军的轰炸机改变了不列颠的空中局势,DF-26如今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该地区的战略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美国则继续推行一种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跳岛战术”的“远洋决战”策略,即通过夺取重要岛屿来截断敌人的海运运输线。今天,美国在关岛和夏威夷加强了部署,就像是特拉法尔加的现代战争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中国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建设、中巴经济走廊的发展,都是为了缓解海上运输的压力。但是,由于中国对海运的高度依赖性,彻底抛弃海运航线明显不现实,所以,加速自身造船产业的发展,对于“稳中求进”的防卫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句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中国来说,提升自己的硬实力,最直观的办法,就是强化自己的航空母舰,建立自己的防卫系统。中国被期望在2030年前拥有六艘航母,并在其硬实力上与美国相媲美。如此迅猛的发展,不禁令人想起了美国曾经辉煌一时的“自由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