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大学生》
2024年第11期
“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是台湾年轻人缺失的重要一课。”2018年,本科毕业的蓝晧选择来到北京,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沿着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求索,开启了七年的硕博生涯。转眼六年过去,他在“寻根”中探索着属于自己的学术道路,也在实践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01
PART ONE//
带着心中疑惑来大陆“求解”
《心安之处即是家:台湾青年大陆追梦记》
蓝晧出生在台湾新北市。本科毕业之前,他一直是个土生土长的台湾男孩,教育轨迹和普通的台湾年轻人并无二致。出于天然的喜爱,蓝晧从小便对社会历史有着独特的兴趣。在作家父亲的影响和自身兴趣爱好的驱使下,蓝晧一直喜欢主动阅读和了解与人文历史相关的书籍内容。但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他却发现从课本上学到的历史似乎与自己在课外书中所了解的有很大差异。为什么二者之间会有这么大的不同?这成了蓝晧心中一个一直没有解开的困惑,也为蓝晧在本科毕业后来大陆“求解”埋下了伏笔。
被蓝晧归结为选择来到大陆的众多原因之一的,还有一个关于“祠堂名”的故事。在他印象中,小时候经常看到每家每户的老旧祖厝正门上方,写着很多他闻所未闻的地名,比如“汝南”“徐州”“彭城”“颍川”等,这些既不是生活周遭常见的地理名称,也不全是课本上学过的台湾地名,却被用来作为各家祖厝的祠堂名。这些地方是哪里?为什么能被写进祠堂?从“祠堂名”到“近代史”,这些在岛内难以得到解答的疑惑唤起了蓝晧对“寻根”的渴望,也成为了驱使他回归大陆的原动力。
2018年,蓝晧从淡江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放弃商科这条常规来看更具就业前景的道路,而选择勇敢地跨过海峡到北京继续求学深造,亲自“到大陆这头来看一看”。来到大陆之后,蓝晧终于在地图上揭开了自己常年的困惑,原来那些在祠堂上出现的未曾听说过的地名,并非已消失于历史尘埃的模糊的名字。它们还在这里,就在大陆这头,是大陆广袤土地上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城市位置。
2022年,蓝皓与友人游览古北水镇
“每个祠堂名背后所承载的,皆是老祖先们在动乱迁徙的年代里对于故土情怀的自然流露!或许是以此方式来提醒后代子孙们不能忘本,也或许正是两岸拥有共同文化、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具体表现。”蓝晧动情地说。
02
PART TWO//
沿着疑问的种子在清华园“求索”
《心安之处即是家:台湾青年大陆追梦记》
“沿着曾经疑问的种子,不断思考‘我们究竟是谁?’这一命题,继续深入求索”,这是蓝晧对自己在清华学习心路的简单概述。决定硕士到大陆深造后,蓝晧与早年已到大陆学习的学姐学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沟通,结合自己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学校专业资讯,最终选择报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前期了解,我发现清华马院并非只有纯粹的基础性原理研究,也有很多关于历史以及理论与当下现实结合的专业分支,这是我很感兴趣的方向,我希望能够沿着历史的脉络,去探索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台湾,以及台湾人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怀抱具体的研究目标,蓝晧被清华马院顺利录取为硕士新生。
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向自我发问,这是蓝晧学习反思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研究过程中,蓝晧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真实的历史与被台湾教材形塑的岛内年轻一代对历史的认知之间,存在的巨大沟壑。在蓝晧看来“现在岛内的台湾青年在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断裂或错乱,使得‘认同’也成为现实的问题”。因此,唤起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应将还原与爱国主义有关的历史真相作为重要着力点。
秉持着这样的理念,2021年,在学校和各方师友的支持下,蓝晧和同专业的学姐共同组织筹办了人生中第一个个展“跨越海峡的青春之歌——日据时期台湾学生反殖民斗争”。展览全景展示了1895至1945年间,台湾青年跨越海峡来祖国大陆求学发展,并在抗战开始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光荣历史。“这段身为台胞的我们共同拥有的爱国主义历史,却已长期于岛内主流话语中被淡忘,亟待我们共同去寻回这段光荣传统。”蓝晧希望通过这次展览,重新梳理台湾民众参与抗日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将这段在台湾历史教科书中被一笔带过的内容,重新带回公众视线,帮助两岸青年和各界民众更多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台湾、以及台湾民众参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足迹。求索清华园,蓝晧在学习研究中逐渐拨开历史的迷雾,寻觅真实的历史,也在对“台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角色”这一问题的不断发问中,照见其对两岸的过去与未来的思考关切。
03
PART THREE//
发挥专长助力台湾青年“求知”
《心安之处即是家:台湾青年大陆追梦记》
转眼已经是蓝晧在清华园生活的第七个年头,他也即将在明年迎来自己的博士毕业。六年多的时光,不仅让他成为清华园里的“老人”,也让他逐渐从两岸青年交流的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和“领航员”。
在同学眼中,蓝晧是一个有着很强反差萌的“高个壮汉”,在他高大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柔、细腻的内心。和大家一块吃饭时,他总是细心地泡茶、点菜,细致地照顾每位同学。蓝晧的同寝舍友说,“我常常感觉他像我的兄长,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倾诉和求助,什么时候他都会让人很安心”。蓝晧也总是十分慷慨,有时候舍友拿他的书去看,他便说:“你喜欢这本书吗?那就送给你吧。”他们时常会在宿舍夜聊,蓝晧会讲起台湾的历史,以及自己少年时期在台湾生活的故事,讲到兴头还会泡一杯茶递到舍友桌上。于是,他们在彼此分享中感受着两岸青年相似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也感受着两岸青年心灵深处的情感共鸣和共同期盼。
2021年,蓝晧在四川旅游留念
这种细致和贴心,也让蓝晧在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亲和力。2009年,蓝晧第一次来到大陆便是参加两岸青年交流的学生冬令营活动。而随着年龄渐长,蓝晧逐渐从初到大陆的“萌新”成为了在大陆学习生活多年的“前辈”,在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中担当起了“领航员”的角色。在前不久刚刚举办的“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2024年台湾学子重走科举路研习营”里,蓝晧作为北京站志愿者,带领台湾青年营员们在北京进行参访交流,并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承担了部分导览工作,发挥专业所长向营员们讲解台胞抗战相关史实。这个同样带着“台湾腔”的学长受到了营员们的喜爱。临别时,组里一个男孩对他说:“学长你看起来完全不像是在这边生活了很多年,我们(岛内)聊的话题你都知道哎。”这种亲切感也让大家愿意敞开心扉和他进行交流沟通,向他深入了解很多与大陆相关的话题。
蓝晧也很高兴能在两岸青年交流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希望未来继续在学术研究和实际行动上,为两岸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以及自身研究,我逐渐清晰认识到个人在国家与民族中的定位,进而明确国家认同感,也坚定地在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上,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
作者 | 云临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