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级日照市制革总厂属于市办大集体企业,从1958年9月筹建至2002年5月破产改制,企业走过了一条光荣曲折的奋斗之路。

从企业名称变迁看,先后历经县皮革厂、市制革总厂、日照宝金皮革有限公司等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主管部门变迁看,先后历经县商业局、县工业局、市轻纺工业局、地级市轻纺办公室、市轻工业局、市轻工总会等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所有制性质变迁看,先后历经地方全民所有制、大集体所有制、集体单位所有制、私人所有制等阶段。

从厂址变迁看,筹建初期地址未见有官方资料记载,何时搬迁至海曲路西段即原海曲西路130号,邑君也未见资料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58年9月起至1985年,市制革总厂在历届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企业已有规模。

厂区占地面积32,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78.16万元:流动资金25.5万元。

主要设备计转鼓34个,去肉机4台,片皮机3台,联合喷浆机1台,振荡拉软机1台,削匀机5台,磨革机3台,振荡拉软机1台,真空干燥机1台,熨平机3台,联合喷浆机1台,轻革打光机1台。

制革总厂下设3个科10个车间,即财务科、供销科、政工科。10个车间即原皮车间、去肉车间、清水车间、片皮车间、鞣制车间、削匀车间、轻革车间、重革车间、修面车间、锅炉车间。共有职工148人。年制革能力35万张。

1985年完成产值506.39万元,实现利润100万元。

主要产品有猪底革、猪修面革、猪劳保手套革、猪服装革、猪剖层手套革、水牛皮修面革、黄牛皮修面革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志书记载的历史脉落看,工厂筹建于1958年,经过几十年发展,初步形成制革、制裘,车马挽具、皮件四个车间。

1966年,制裘车间撤销,1981年,车马挽具与皮件车间撤销,并入县皮件厂。隶属日照县商业局,性质为地方国营企业。

1962年转为集体企业,划归工业局管理。当年拥有固定资产4.33万元,职工41人,完成产值19.1万元,实现利润2.99万元。

1964年,因产品销路不好,濒临下马危机,主管局派人到厂了解情况,调整生产布局,为该厂首次争得出口革的加工任务。

当年固定资产及职工人数与1962年同,完成产值12.91万元,实现利润0.31万元,渡过难关。

1980年,经山东省二轻厅和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批准,该厂贷款97万元,建成2,500平方米车间1处,新增设备20台。

此外,另贷款40万元,购买法国产片皮机1台。

当年固定资产达119.93万元,职工人数增至199人。年生产能力由20万张增至35万张。完成产值519.86万元,实现利润63.07万元。

1982年,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加之当时的生产管理者经营思想不适应新形势,出厂产品质量低,缺乏竞争力,致成库存积压严重,资金难以周转的局面,终于在1983年10月停产。

至1984年10月底,该厂在上级工作组的帮助下,以民主推荐的形式确立刘宝亭同志为新任厂长,组成了新的领导班子。

新的企业管理者注重市场调节,积极发展横向联系,努力开发新产品。

当年2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3516工厂签订合同,由该厂帮助增设了一条牛皮加工生产线。

6月,试制成功水牛皮修面革。此项新工艺,在轻工部组织召开的华东、西南两大区制革技术交流会上,受到代表的重视和好评。填补了临沂地区制革行业的一项空白。

用其制作的沙发,不仅美观大方「普通人造革的四至五倍。而且革面透气性好,冬暖夏凉,坐卧舒适。其坚固程度、使用时间超过普通人造革的4至5倍。

在生产管理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趋向合理结合。

1985年,该厂不仅扭转了局面,而且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出现了腾飞的局面。

地级市建立后,作为集体企业,1992年11月由中二型升为中一型企业。

辛崇权、李耀刚、李佃玉先后任厂党委书记,刘宝亭、李耀刚先后任厂长。

韩立刚、刘贤海、王洛、司西民、李佃玉先后任副厂长。

李建春(女)、刘加芬(女)、辛崇权先后任工会主席。

1995年10月,与香港金麒投资公司合资,成立日照宝金皮革有限公司,企业规模的为中一型。

李佃玉、韩立刚先后任党委书记,费立玺任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刘宝亭、韩立刚先后任董事长,王洛、司西民、郑全忠、肖光师、孔翔先后任董事。

周应文任总经理,韩立刚、王洛、司西民、李佃玉、孔翔先后任副总经理。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产品档次低,销售困难,2002年5月企业破产,职工货币化安置,从此,日照市制革总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回顾企业的发展,有辉煌,有失落。一代代厂领导班子和职工,为企业的发展振兴,付出了青春年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7月,日照市委企业政治工作部编发的1985年度工基交、财贸系统“先进党委(支部)书记、先进厂长(经理)、先进工会主席”事迹选编,以《他,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为题,介绍了市制革总厂厂长刘宝亭的先进事迹,为今天了解当年的企业状况,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年,制革厂由于管理不善、产品销售难等原因,亏损严重,仅八二、八三年两年累计亏损就达八十五万五千余元,因此于八三年十月被迫停产。

企业倒闭,一片凄凉。房屋门窗玻璃损坏总计一千三百零七块;不少水汽管道断裂,设备锈蚀。

本来制革厂用酸较多,院子里栽树都很难成活,可停产一年多,满院子杂草繁茂。

工人们领不到工资,生活无着落,有的只好靠卖瓜子、做豆腐、收酒瓶维持生活。

如何救活制革总厂?一九八四年十月,当时的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公开在社会上招聘厂长。

消息一传出,当时在皮鞋厂担任供销科长的刘宝亭动了心。

原来,他曾在制革总厂工作过十八年,对厂里的产、供、销业务比较熟悉。

如今他又看到了改革的好形势,觉得只要革除以往经营管理上的弊端,就一定能使制革厂起死回生。

想到这里,他毅然站出来应聘了。

他的这一举动,立时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有些好心人当面劝道:"你凭着供销科长不干,往个烂摊子里钻,到底图什么?"也有人背后断言:"就算刘宝亭是个活神仙,也难救活这个厂!"

妻子也哀求说:"你千万别回来呀,这里是个无底洞,弄不好会身败名裂的!"

怎么办?一连几个夜晚,他久久不能人睡。他反复思量着究竟是进还是退。

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挑头承包一个倒闭了的企业,是要担一定风险,但一想到工人们纷纷登门求他应聘的动人情景,他的鼻子又不禁发酸。

最后,他终于把心一横,决计抛弃一切顾虑,干出一番事业来。

经过投标、答辩、治厂演说、民主推选。这个有多年实践经验的同志,在热烈的掌声中就任制革总厂的厂长了。

怎样踢开头一脚?他深知:单枪匹马搞不成改革;搞改革必须有个硬班子。

于是,他和厂党支部的领导一起,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改革的要求和新时期的用人标准,选出了五名年富力强、有文化、懂管理的干部,担任车间、科室领导,分管产、供、销工作。

有了硬班子,就能收拾烂摊子。他们共同商定:抢时间、修复设备,一定要在八五年一月一日恢复生产。

修复设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当时已是十一月份,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按时完成修复任务,及时恢复生产?

他和厂里的其他领导研究决定,将全部修复任务分项限期承包给工人,并立下了承包奖罚合同。

时值隆冬,地冻赛钢砖,挖水汽管道真不容易,一撅下去一个白印,震得虎口发麻;机器锈蚀,凉得象冰疙瘩,可厂里连副手套也没钱买,伙房的笼烂了,锅锈透了,无法做饭,他们毫无怨言,干完活就啃凉煎饼…

多好的工人啊!他被深深地感动了。在那些日子里,白天,他和工人们"泡"在一起,哪里活累,就往哪去。

为了接上早已中断的业务关系,他跑临沂,赴省城,一连五天不休息,夜间赶路,白天洽谈。

一次,他发高烧三十九度二,夜里说胡话,天亮后,妻子怎么也不让他上班。

但他却说"这是关键时刻,不去怎么行呢!就是爬我也要爬到厂里去。"

无奈,妻子只好去医院给他买了药。

在厂部办公室里,刘宝亭一边吃着药,一边坚持工作。

按正常速度,修复这么多设备,至少需要半年时间,而他们只苦干了一个月,就维修机器三十三台,更换管道三百九十米,伙房的烟囱也重新冒出了炊烟。

一九八五年伊始,制革总厂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在一片鞭炮声和欢呼声中,恢复生产了。

提起开产,这里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制革总厂原先有二百多名职工,开产后,由于活儿有限,暂时只能用四、五十人。

停产一年多,工人们谁不想头一批上班啊!到底先录用谁!对此,他没有感情用事,而是采取"先疏后近"和"择优录用"的办法。

对以前与 自己关系不好的人,他不计较,优先安排;对家庭经济困难较大的职工,他特殊照顾,优先安排。

职工孙某某,身体不好。家属死后,他半路上续弦,两家大人孩子合起来,日子过得本来就紧巴,而这一年多工厂停产,发不上工资,家境每况愈下。为此,两口子时常吵架。

当刘通知他第一批上班,并照顾他担任门卫时,他抱着刘泣不成声地说:"厂长,太感激你了。再不上班,我就没法过了……"

开产一个月,制革总厂就盈利六千七百余元。

他首先补发了二十名退休职工十五个月的退休金,使他们无不感激涕零。

退休工人王某某,接过了补发的退休金,双手颤抖,老泪纵横地说:"……你这个新厂长真是个活菩萨!"

其实,他并不是神通广大的菩萨。他深知,制革总厂之所以倒闭,问题在于吃"大锅饭"。

他和党支部的领导认真总结了这一教训,深刻领会了党中央的《决定》精神,顺应改革的潮流,一上任便挥"斧"砍弊端,改固定工制为合同工制;改中层干部任命制为聘用制;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

然后,在全厂层层搞承包,人人扛指标,把各道生产工序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人身上,坚持"严"字当头,奖罚严明。

有一个车间主任由于管理水平低,不胜任本职工作,造成了车间半成品积压,影响了全厂生产的正常进行。

对此,他及时解除了这个车间主任的聘用合同,按一般工人使用;除肉车间有个工人,上班迟到早退,完不成生产任务,他当即按规定予以处理,解除合同三个月。

通过改革和以严治厂,制革总厂干部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空前提高。

过去职工上班拖拖拉拉,现在上班一路小跑;过去加工猪皮刮下的猪毛,都当废物处理了,现在工人们采取措施,把猪毛回收起来,仅此一项,全年就增加收入十六万元。

削匀车间一位女工,过去每天完成定额不足八十张,现在每天能完成三百多张,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

他不但在改革上能大刀阔斧,勇于开拓,在经营决策上也表现出了过人才智。

刚开产时,外地不少制革厂抢购牛皮,屯积货源。

对此,厂里有不少人曾劝他抢购牛皮。而他却冷静地分析了市场行情,认为:牛皮由于进口较多,全国已趋向饱和,制革总厂新上马,资金困难,家底较薄,若抢购牛皮,利少弊多。

为此,他断然决定不收牛皮,精心做好现有猪皮。

实践证明,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没过几个月,牛皮就严重饱和,不少抢购牛皮的制革厂,因负担过重,资金周转发生了困难。

他深深地懂得,产品的更新是搞活企业的关键。

因而,他十分注重技术革新,大力支持技术人员搞试验。

仅一年时间,制革总厂就先后试制成功了水牛皮修面革和土黄色软面革两项新产品。

其中,水牛皮修面革新工艺在轻工部组织召开的华东、西南两大区制革技术协作会上作了介绍,受到了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并填补了我区制革行业的一项空白。

他既注意发挥规章制度的威力,又坚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为了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和本厂其他领导密切配合,经常用前几年本厂停产的事实,教育工人要自觉关心工厂的生产经营,当好企业的主人。

渐渐地,爱厂如家的主人翁精神,在工人们的心田里萌发了。

一天晚上十点多钟,门卫孙某某发现已下班的修配车间里仍亮着灯,他想关掉,但门已上锁。

他想:灯这样亮到天明,得浪费多少电!强烈的责任心驱使他,找人替他看着大门,自己骑上自行车跑了五里多路,追上该车间的主任要回钥匙,把灯关上。

如今,该厂的职工都是这样,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口号是:厂兴我荣,厂衰我耻。

由此,该厂政治空气浓,好人好事多,呈现出一派空前未有的大好局面。

一年改革,大见成效。一九八五年,这个厂实现利润一百万元,超年计划的十八倍;新建家属楼一幢,四十八户双职工全部乔迁新居;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武汉等城市,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好局面。

一九八五年,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厂长"的光荣称号。

在这荣誉面前,他没有陶醉。恰恰相反,他正以此为起点,为动力,带领全厂职工,为把制革总厂建成一个经得起任何风浪冲击的中型企业而贡献着聪明才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