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相继确定后,一个关键职位的人选却迟迟未定——新四军参谋长。这个协助首长进行作战训练、调度部队的重要职务,引发了一场别具意味的人选论证。叶挺先后推荐了曾在北伐时期并肩作战的老部下周士第、周子昆,项英也举荐了南方游击战争的中流砥柱陈毅和刘英,却都未获中央首肯。最终,毛主席独具慧眼,推荐了一位资历超过朱德、既是叶挺旧部又熟悉新四军整编工作的人物——张云逸。这位后来被授予开国大将并享受元帅待遇的军事家,在新四军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卢沟桥事变催生抗日主力军
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在卢沟桥肆意横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一声炮响,不仅打破了华北的宁静,更惊醒了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
国共两党在民族存亡之际,抛开前嫌,再次携手共御外敌。双方谈判代表经过多轮艰苦谈判,终于达成了合作抗日的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将改编为新四军,这支军队将成为抗日的重要力量。国共双方经过认真考虑,一致同意由叶挺担任军长,项英担任副军长,编成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总兵力一万余人。
新四军的组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但一个重要位置始终悬而未决。这就是新四军的参谋长,这个职位不仅要负责协助两位主要首长进行作战训练,还要承担部队调动和各种方案制定的重任。
张云逸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了新四军参谋长的岗位。他的革命生涯堪称传奇,比朱德还要早参加革命,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1906年,年轻的张云逸就投身革命洪流,参加了轰轰烈烈的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点燃了革命的火种。
五年后,他又参加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讨伐军阀,张云逸担任叶挺部队的参谋长,与叶挺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在新四军组建过程中,张云逸作为中央代表,负责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当时叶挺隐居澳门,也是张云逸奉中央之命,专程前往澳门说服叶挺出山。
就这样,张云逸不仅与新四军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为后来担任参谋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既了解部队情况,又熟悉谈判过程,还与军长叶挺有着深厚的战友情谊。
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毛主席力排众议,推荐张云逸担任新四军参谋长的重要原因。对中央、对叶挺、对新四军来说,张云逸都是最合适的人选。
两位老部下难胜重任遭否决
叶挺作为新四军军长,深知参谋长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他向中央推荐了两位北伐时期的老部下。这两个人选,一个是当时正在八路军120师任职的周士第,另一个是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周子昆。
周士第是北伐战争时期叶挺的得力干将,他们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黄埔军校。在孙中山先生的器重下,周士第担任大元帅府护卫队队长,统领着著名的铁甲车队。
这支铁甲车队后来改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4军12师34团,也就是叶挺独立团。叶挺担任团长,周士第则是第一营营长,二人配合默契,战功赫赫。
随着战事发展,叶挺独立团扩编为第4军第25师,叶挺升任副师长,周士第也顺理成章地担任了团长。当时还有一个年轻的见习排长在他们手下工作,此人就是后来名震中外的林彪。
到了南昌起义的时候,叶挺更进一步,担任第11军军长。周士第也水涨船高,升任第25师师长,一直都是叶挺最信任的接班人。
然而,此时的周士第已经在八路军120师站稳脚跟,正与贺龙将军开展晋西北根据地的艰巨工作。120师还要挺进冀中,贺龙对他委以重任,不愿放人。
中央权衡再三,考虑到120师的工作重要性,最终否决了这个提议。叶挺只好推荐起另一位老部下周子昆,这个人也是从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起家的老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