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 是中国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最为人称道的是行草书,据说也擅长小楷,但只是听说而已。有个故事说米芾曾在人前示范笔法,盘腿坐于地上悬肘作蝇头小字。这情景,想想就够刺激了。

米芾传世小楷多见于题跋,而完整的小楷作品,看下面,这件被认为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一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不清?我们将它放大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米芾小楷《 向太后挽词 》,规格很小,A4纸张左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公元1101年正月,北宋向太后去世,时年米芾51岁,正在江苏当官。而向太后是北宋神宗的皇后, 哲宗 的太后,哲宗死,无子,向太后力排众议,立端王赵佶为皇帝。立赵佶为帝,是向太后的得意之作,但因为后来的事,有史家评价,正是向太后此举,亲手毁掉了北宋。题外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芾小楷十分难见,这件精品更是翎毛凤角,顾盼灵动,也有人说,他这不叫小楷,叫小行楷,也对,但是对比米芾的行草书而言,说是小楷无妨。

历代书家对此作评价极高,有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之神,是南宫得意笔”。

然而米芾这件得意之作,在宋亡后一直在民间流转,明代由 项元汴 、陈继儒收藏,在清朝倒的手更多,但好在留存有序。不过奇怪的是,此作虽好,元明清内府却一律拒收,乾隆把米芾伪造的中秋帖奉为至宝,却把这件真迹拒之门外。据说主要原因,是挽词这东西犯忌讳。满清皇帝十分信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排异思量,也有差别,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祭文,内府倒也收入,因为《祭侄文稿》祭的是臣民,《向太后挽词》挽的是太后,估计是皇帝看到此帖,就会想到他娘吧。

在清代,这件作品曾由端方等多人递藏,清亡后,它最终还是进了故宫博物院——此时故宫已经是人民的地盘,不怕犯太后的忌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芾这件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章法与其他作品相当不同,采用断行错落的布局,初看真不想五言诗,但是却满满高级感。

其实这种样式,在苏东坡的手札里是极常见的,也是坡翁惯用章法。不知米芾在写这篇挽词的时候,是不是也在用这般写法向心中的苏哥哥致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完此作五个月后,米芾在江苏仪征迎来了苏东坡。两人相见甚欢,彻夜长谈,在大热的天气里,喝了很多冷饮。苏东坡来此地时,已经患上 细菌性痢疾 ,但知音重逢的喜悦,让他全然忘了对饮食的节制。

苏东坡在此逗留了十天,病情越发严重。米芾曾多次送汤药,仍然无济于事。一个多月后,苏东坡便在常州与世长辞了。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