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入展作品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作品内容:《论语》选抄
作品尺寸:68cm×68cm
创作工具:仿古元书纸 云头艳加宿墨 兼毫小楷笔
创作环境:吉林长白山宾馆
这件斗方小品是我入展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的作品,也是我上国展的第一件作品。当时正处在章草学习的迷茫阶段,所以在准备小品展时,无论是在材质、章法构成,还是主体风格上都做了几种尝试。
材质上,我尝试过粉笺、皮纸、泥金等多种材料,但都不理想,不是墨色墨韵出不来就是笔致不够,最终我选用存放多年的元书纸书写,尽管不是十分理想,但在线条上基本找到了想要的感觉。
章法构成上,我也反复尝试,在大量参阅前人小品形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能表达多种章草风格的特点,最终选择了多块面组合的式样,力求在不大的空间尽可能地把多种元素的章草意味展示出来,在基本形式确定后再配以少量朱批,做到色彩、空间关系的基本平衡。
风格选择上,我也尝试过用更古拙一些的残纸风格,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方法,不得不放弃,最终选择的章草,力求表达一种闲适安静的意趣和自由书写的状态。
我学习章草,是从所谓俗体章草入手的。即通常所说的原始状态的章草,如《平复帖》、《济白帖》以及秦汉简牍、魏晋残纸中的古草墨迹。我希望直接从古入手,在架构章草的原发平台上探消息。尽管这一类章草资料繁杂稀少,给我们学习带来不小的难度,但其更契合时代审美的写意性、抒情性,这正是我所迷恋的。同时,这类章草的原生态,才留给了我们改制和延展的更大空间。
我喜欢在繁杂浩瀚的简牍、残纸中摄取一鳞一爪进行整合、嫁接、提纯。我最为看重的是书体所特有的气质和味道,即那种不计工拙、无拘无束地自由书写。虽然目前还达不到自己想要的高度,但我会努力去接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