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据新德里电视台(NDTV)11月22日报道,一艘载有13名船员的印度渔船“马尔托玛”号在果阿海岸附近与一艘印度海军鲉鱼级潜艇相撞。事故发生后,印度海军启动大规模搜救行动,目前已救出11名船员,另有2人失踪。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不仅暴露出印度海军在海域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也让人对印度的军工水平和海军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起事故发生在果阿海岸70海里外,涉事潜艇正在两个港口之间穿梭。尽管印度国防部声称潜艇未遭受严重损坏,能够继续航行,但事件的细节仍在调查中。让人费解的是,现代潜艇通常配备高灵敏度的声呐和监控系统,能够在极端条件下探测到周围数公里内的船只。那么,为何如此先进的潜艇会与渔船相撞?

这一问题的答案,很可能与印度海军近年来的管理失控和装备老化有关。近年来,印度海军在近海和公海上的事故频发。2013年,“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因弹药爆炸沉没,造成18人死亡。2021年,一艘印度海军驱逐舰在港口遭遇撞船事故,损失惨重。这些事件无一不揭示出印度海军在装备维护、训练管理和操作规范上的严重缺陷。

涉事的鲉鱼级潜艇是印度海军的核心力量之一。这一潜艇是印度从法国采购并在国内建造的柴油动力攻击潜艇,设计目的是增强印度在印度洋的战略存在。然而,这一系列潜艇自问世以来问题不断。从施工延误、技术缺陷到训练不足,鲉鱼级潜艇暴露出印度军工体系的根本性问题。鲉鱼级潜艇造价高昂,但在性能上难以达到预期。虽然其配备了现代化的声呐系统和隐身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频频失误。本次事故再次暴露了印度对复杂武器装备缺乏充分掌握的尴尬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一直试图通过“印度制造”战略摆脱对外国武器的依赖。然而,军工领域的现实无情地戳破了这一梦想。鲉鱼级潜艇的建造计划虽然由法国提供技术支持,但印度本土的执行能力一再拖延,原本应在2015年全部交付的项目至今仍未完成。

即便完成的潜艇也屡次因技术故障停运,2017年,第一艘鲉鱼级潜艇因未安装关键部件而推迟服役。种种问题表明,印度在高端军工制造领域仍然依赖外国技术,而本土工业能力难以匹配战略野心。事故发生后,印度海军迅速展开搜救行动,派出了6艘舰艇和多架飞机。截至目前,已有11名渔民获救,但仍有2人下落不明。这样的结果虽然暂时缓解了舆论压力,但渔船船员的生命安全显然在印度海军的决策中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近年来,印度海军的事故处理机制频频遭到批评。2019年,“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因火灾造成一名军官死亡;2022年,“维克兰特”号航母试航中再现技术故障。这些事件表明,印度海军不仅在装备上问题重重,在事故应对和危机管理上同样难以令人信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事故提醒国际社会,印度海军在印度洋的扩张并非如其宣传般顺利。印度试图通过军事现代化巩固其在印度洋的霸主地位,但频繁的事故暴露出这一战略的脆弱性。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和其他地区国家海军的快速发展,印度洋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近年来实现了舰艇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飞跃,无论是在装备研发、操作规范还是国际合作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印度如果不能解决自身的管理和技术短板,难以在这一竞争中保持优势。

印度潜艇撞船事件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海上事故,也是印度军工体系和海军管理问题的缩影。在追求军事强国的道路上,印度需要的不仅是购买先进装备,而是从根本上提升操作能力、优化管理体制和加强国际合作。否则,再昂贵的潜艇和先进的武器,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印度海军是否会吸取此次事故的教训?是否能够摆脱频繁失误的困境?这不仅关乎印度自身的国际声誉,也关乎印度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答案,也许并不会让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