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有人说自己孩子在喝旺仔的时候,感觉味道不对,于是,切开盒子发现了疑似“老鼠”的东西。
涉及到食品安全,而且还是涉及到大型明星企业,所以,这件事情很是引人关注。
而旺仔方面也是很快做出回应。先是高管个人说自己“喝了28年”,解释旺仔的生产管道是封闭的,以故作轻松的口气 说,里面“没有汤姆(猫),更没有杰瑞(老鼠)。”
但这样的回复显然不会打消公众的疑虑。
于是,在23日凌晨,旺旺集团也发布了《旺旺集团针对近日旺仔牛奶相关舆论说明》,称已对生产线进行全面审查,没有异常。
但那个疑似“老鼠”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现在还不清楚。
如果仅仅是通过网络上一些打马赛克的图片,还有当事人一方的指控或辩解,真的很难说确定这件事情的真假吗,里面到底有没有“老鼠”。
真没想到,那个物理学传说中“薛定谔的猫”,居然在现实中变成了“罐子里的老鼠”,在你彻底查清楚之前,“老鼠”居然拥有了“有”和“没有”两种形态。
但,还能调查清楚吗?
不管大家信不信,这个疑似“老鼠”的东西,不管最终是什么,都已经把企业逼到了一个必须“自证清白”的境地。
就跟电影《让子弹飞》里一样,胡万怒斥老六吃了两碗粉却只给一碗的钱的道理一样。
六子该怎办?
旺仔该怎么办?
就算旺仔说自己管网封闭,一切运行良好没有漏洞。所有人都会信吗?
就算旺仔说东西检测之后,不是老鼠。所有人都会信吗?
甚至就算鉴定结果出来了,说不是老鼠。确定所有人会信吗?
只要有人不信,对旺仔来说,他的品牌危机就没有完全解除,对其企业的伤害也没有恢复。
通过网络举报,只需要一句话,一个视频,就能让一个企业陷入到巨大危机之中,总感觉这样的做法需要商榷。
网络上各种爆料不少,隐约有成风之势。
但这个新兴的“举报”方式,很难一句话说清楚究竟是好还是坏。
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过问题,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无锡蛋糕店老板被人实名举报强奸3岁幼女;
又比如,那个留下一句“就算我夸大其词了,你们又损失了什么”的苟晶。
面对网友质疑,她轻蔑而又无所谓的邪魅一笑,估计已经成了很多人这辈子的噩梦。
但他/她们,又为此受到了什么惩罚?
举报也好,揭露也好,爆料也好,这些事情,似乎正在网络上变变多。
各种举报像一阵阴风一样,开始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里都在吹。
这阵风不仅涉及到具体的人,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
从良品铺子到百雀羚,从胖东来的肉,到现在旺仔的老鼠,都是有人一张单薄的截图,一句有意无意的话,就把一个企业送到舆论审判台上,在焦点上接受炙烤。
这样的做法到底好,还是不好?
如果坐实有问题还好,如果没问题怎么办?
企业或者个人就这么吃一个哑巴亏?
这不太好。
或许这正是网络时代的一个产物,对待网络举报和爆料,宜疏不宜堵。
但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前提:
如果一个人的“举报”或者“爆料”不实,他是不是要承担相应的损失?
这是法治社会。
不能你一句话把人家整得半死不活,然后,一看弄错了,连道歉都没有,就悄然隐没到人群中,深藏功与名。
这怎么行呢?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权利和义务都应当是对等的。
如果他说的“老鼠”子虚乌有,甚至是无中生有,那他是不是就应该得承担肇事的后果?
否则,这股阴风,绝对能吹得到处都是。
最终结果,只会人人自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