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探索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10周年。南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检察院曾传红检察长作的关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南平市检察机关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取得的成效。
2021年以来,南平市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加快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办理的17件案件入选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20项工作机制和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12名集体和个人获评全国百名“最美河湖卫士”、全省优秀办案团队、优秀办案检察官、“公益诉讼检察业务能手”、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23年11月,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部门被最高检记集体一等功。
提升政治站位
全方位服务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力护航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环带建设,办理的治理松材线虫病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服务国家公园建设典型案例;与江西上饶检察机关共建闽赣检察“2+5”协作机制,服务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建设的经验做法被最高检推广。
▲武夷山市检察院干警实地查看1号风景道辖区内的千年红豆杉保护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推进闽江源头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政公益诉讼立案243件,推动政府部门投入394万元开展河道常态化保洁工作。全力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制定服务保障和美乡村建设十九条措施,相关经验做法连续两年获省级领导批示肯定。
忠实履行职责
充分发挥生态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
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2021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957件、发出检察建议799件、批准逮捕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刑事犯罪119件157人、起诉553件791人,坚持一体综合履职,打造“法治化惩处+恢复性司法+公益性诉讼+溯源化治理+专业化普法”“五位一体”生态检察南平样本,获全省第二届“推进机制活、建设新福建”机关体制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
▲检察干警在快速检测实验室检测水质
坚持以大数据赋能公益诉讼。积极探索将大数据、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引入办案实践,建成全省首家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在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中,我市三名检察人员代表福建省检察机关参赛,均获全国“勘验取证能手”称号。
健全完善机制
广泛凝聚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合力
深化落实“人大+检察”生态监督贯通机制,探索建立人大代表意见和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强化与监委、审计、公安、林业、河长办等部门协作配合,“河长+检察长”的经验做法获省河长办刊发。积极推进跨区域检察协作,与浙江省丽水市检察院建立闽浙边界跨区域检察协作机制,共同维护省界生态安全,相关经验做法获省委《八闽快讯》刊发。
▲福建、江西两地检察机关与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巡护员在桐木关开展联合巡护
持续擦亮生态检察品牌,结合南平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及环带建设、护航乡村振兴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等工作培育“夷山带水 检护青绿”等多个检察品牌,打造“绿色+红色+青色+古色+N”的“多色南检”品牌矩阵,顺昌县检察院“一路碳寻 检绘蔚来”品牌被最高检评为优秀文化品牌。
突出源头治理
全面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深化生态恢复性司法,构建损害赔偿、补植复绿、“检察+碳汇”等多元生态修复机制。
共办理生态修复案件317件375人、督促缴纳生态修复资金557余万元、“补植复绿”755亩、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森林生态修复(教育)基地。主动融入“双碳”战略,“检察+碳汇”工作机制获省检察院肯定。深化以案促治,助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高水平治理,选派37名院领导挂点乡镇综治中心,341名检察人员担任平安指导员兼生态法治联络员,检力下沉融合生态建设和基层治理。
▲游客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深化生态保护宣传,建成全国首个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法治教育基地,荣获福建省第三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开工建设大武夷生态法治教育基地,着眼长远打造全国检察机关国家公园法治保护实践交流展示平台和永久研究基地。
下一步,南平市检察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全力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发展,为推进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南平检察微信公众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