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乡医院上去的病人。
我发现一个现象,在乡医院中那些土医生非常的受欢迎。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以及和本土居民长期建立的信任感,使得乡土医生备受欢迎。他们的医术也确实很好,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基本就能解决很多感冒发烧的疾病。所以,通过乡医院上去的病人,一般都是望、闻、问、切没能解决的问题,这时给这些病人上些科技手段就很有必要了。
第二种,症状较久的病人。
一般症状较久的病人,之前一般也尝试过各种药物,最终都没能治好。这种情况,上点科技手段来确认病根,也很有必要了。
第三种,去门诊一看就很严重的病人。
为了不耽误病情,这时需要快速确定病根,对症治疗。而不是先凭借经验,开点药回去吃,吃了不好转再来。人都看起来很严重了,你还先吃点药看看再来,这能行吗?
第四种,确定国家规定的风险疾病。
比如疫情期间的病情确定,比如艾滋这些重大疾病的确定。有些病人,医生一看就怀疑跟这些疾病有重大关系,这种情况,上些科技手段,检测一下也是有必要的。毕竟,医生需要考虑你的疾病会不会影响到其它病人,影响程度高不高,同时医护人员也要根据不同病情做好自己的防范。
第五种,治疗过程中遇到了病情变化。以前通过检查判断出的病情出现了变化,需要进一步的检测。或者用药之后的康复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检测,以调整后期的用药量。特别是碰到喜欢挑刺的家属,那更需要检测一下了,毕竟如果双方闹矛盾,互相都需要有科学的依据作为证据支撑。
第六种,病人或者其家属自己要求的。有的病人家属可能有着诸多担心或者疑惑,主动要求医生开检查检测一下,落的个放心。
结论:医生给病人开检查一般都是通过病情症状和个人经验综合判断的结果。那些不问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开检查的极少,恰好这部分被一些不良媒体放大宣传,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病人,具体为了什么大家都应该很清楚。这些放大宣传,有着明显的“种草”效果,刻在人们的脑海中,给人们造成了一种认知偏差,久之则引起了条件反射,只要医生开检查,第一反应就觉得医生不对,忽略了理性的分析。
事实上,人都需要进大医院看病了,还拒绝做一些相关检查,这不是在跟老天赌命吗?以前没有科学检查的时候,因一些看起来不大的疾病死去的人有多少,又有谁去做过统计呢?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利益不仁,视万物为韭菜。
图片取材网络,侵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