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上海,百业待兴。随着解放军的胜利进驻,这座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然而,旧势力并未甘心失败。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一场看不见硝烟的经济战争正在上海悄然展开。一些不法资本家利用手中的资本优势,大肆囤积物资,哄抬物价,妄图动摇新中国的经济根基。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毛主席深感形势严峻。在一个深夜,他紧急召见了陈云同志。当陈云带着一份详细的经济决战方案走进中南海时,毛主席的脸色异常凝重。听完汇报后,毛主席立即要求给上海的陈毅发去一份加密电报。这份电报的内容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此谨慎?上海的经济战场上又将展开怎样的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上海解放后的经济困境

1949年5月底,上海刚刚解放,城市百废待兴。然而,一些旧势力并未死心,他们以经济手段作为对抗新政权的武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位于南京路、四川路一带的金融投机商。这些投机商利用国民党遗留下来的旧金融体系,在短短十天内就将银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1:100炒到1:2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永安、先施等大型百货公司,一些商人公然拒收人民币,只收银元。有的商人甚至在店铺门口竖起告示:"概不收人民币"。这种行为直接冲击着新政权的金融地位。到了6月初,情况更加恶化。在黄浦江畔的一些地下钱庄内,大量投机商聚集,他们通过电报往来,与香港、广州等地勾结,大肆炒作银元价格。

与此同时,一批囤积居奇的商人开始大量收购民生物资。在四川路的粮食批发市场,几个大米商联手收购了大量稻米,造成市面上大米供应紧张。短短半个月内,大米价格上涨了两倍多。不仅是粮食,就连煤炭、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也被这些商人控制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市的一个布行里,一位姓顾的商人将数千匹布料藏在地下室中,就是不肯出售。当市民排队购买布匹时,这位商人却宣称"货物已经售完"。类似的情况在上海各处都在发生。

这种经济混乱很快蔓延到整个上海。在外滩的英商大楼里,一些外国商人也开始趁机囤积进口物资。他们认为,只要控制了物资供应,就能迫使新政权在经济政策上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