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办公室50多岁的老会计聊天,问她过年回不回老家?

同事说,可能不回,老人都没了,回去也没意思,好几年都没回去了。

我说你女儿女婿不是在老家吗?不想女儿

同事说,“有什么想的,她没事从来不主动跟我打电话,有事了才打。”

从来不给父母打电话,这在我看来是挺难理解的。

我从高中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每次返校,父母都叮嘱我到学校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到大学后,也会隔一两个星期打电话回去。

我跟父母属于话不多的那种。

记得大学时怕通了电话不知道说什么,还会先写几个要说的点,比如身体好不好,庄稼收没收,天气怎么样等等。

下一次通电话,又再想一两个不同的话题,这样勉强能说上两三分钟。

有时候看到同学跟父母煲电话粥,一聊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都挺羡慕他们之间有那么多话说。

不过即使我们要说的话不多,我也会定时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一下家人,也让家里人放心我这边的情况。

现在自己也做父母了,更能体会“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心理。

尤其我是远嫁,离老家远,一年回去一两次。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也只有通过电话里的只言片语,来知晓他们的情况。

有时候都会想,如果不是离父母这么远,如果在一个城市,开车就能随时回去,也就不会这么记挂了。

所以,对于父母年事已高,儿女在外却不主动打电话的情况,真的挺不能理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事的女儿还是独生女,按说是会跟父母有很深的感情的,父母在外面打工,隔三差五打个电话聊聊,是多好的事啊。

可能人和人之间的感情不一样吧。

有的孩子跟父母无话不谈,一天能通三个电话,家里做的什么菜都能聊出花样来,比如我的那些话唠同学。

有的人跟父母相互关心,但可聊的话题不多,都属于情感不太外露的那种,依然会定时打电话,互道平安,比如我。

有的人就跟父母感情淡,或者说对“关心父母”这个事没什么概念。父母是亲人,又好像是熟悉的陌生人。有需要了,有事情问了,会打个电话,就事论事。至于父母过得如何,身体好不好,从来不放在心上。

都说只有自己当父母了,才会理解父母。我同事的女儿还没孩子,不知道等她有孩子之后,会想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