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大汉王朝传到汉武帝这一代,这位英明神武的君主打算与匈奴做个彻底了断,即便不那么彻底,也要扭转双方的攻守之势,确保大汉王朝对匈奴的长期压制。
其实汉朝与匈奴的战争由来已久,从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匈奴就没少骚扰汉朝,而汉朝多是失败的一方,不得已选择和亲的方式换取短暂的和平。
匈奴为什么总是骚扰大汉疆土?原因很简单,为了生存。
身为游牧民族的他们农业发展非常落后,所饲养的牧群不够整个民族的用度,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向更高一级文明的大汉王朝抢夺粮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大汉王朝的文明高于匈奴,为什么战争还是以失败为主呢?其实也不难理解。
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前提是楚汉战争的结束。战争是一场巨大的消耗,使得社会经济衰败,民生凋敝,人口骤减。高祖初期,全国上下连同颜色的马匹都凑不齐,可想而知国力是多么衰败。
此外,汉人多以步兵为主,而匈奴骑射,马肥利刃,民风彪悍,仅从兵种而言,匈奴骑兵对大汉步兵呈碾压之势。
以上两点的结合衍生出第三个原因,作战经验严重不足,汉军找不到针对匈奴军的对策,因此双方战争多以汉军失败为主。
到了汉武帝这一代,形势开始逆转,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汉武帝是难得一见的英明神武之君,他对大汉王朝的未来发展和对战争意义有着独到的理解,王朝有了优秀的领导人。
其二,文景之治。汉朝经过文帝和景帝的治理逐渐从汉初期的积贫积弱变成一个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这为汉武帝的战略提供了经济基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这是千年不变的真理,每一代使命都会涌现出能人。汉武帝这一代,武帝本身就是大能人,其麾下还有卫青、霍去病、李广、李广利等名将,还有窦婴、公孙弘、桑弘羊等名臣,可以说汉武帝一朝醒来扭转汉匈战争局势最好的时机。
汉武帝一朝,汉匈战争持续40余年,对匈奴造成沉重打击,当然汉朝的日子也不好过,长期战争让国家经济衰退,人口锐减。
从结果来看,匈奴是更吃亏的一方,他们彻底失去了对大汉的优势。
汉武帝在军事路线和人才任用上都有独特的手段,最主要的是,汉朝抓住了进攻的时机,从而制定了特别的战术,那就是春季攻击。
为什么要选择春天进攻呢,这也是长期战争总结下来的经验。
匈奴是游牧民族,畜牧业是他们的主要产业。那个时代春季是畜牧繁衍的季节,这关于他们一年的口粮问题,当时的匈奴人很重视这一点,因此非常忙碌。
也就是说匈奴人能不能过冬,春天的养殖对他们来说更重要,如果食物不够就去汉朝抢,这也是匈奴人屡次犯边的根本原因。
汉武帝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在他们最脆弱的时候进行最猛烈的攻击,加上连年战争,匈奴的青壮劳动力损失严重,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问题来了,春天对匈奴人重要,对汉人更重要,汉人也需要春耕,为什么匈奴不在春天攻打汉朝呢?
这个也不难理解。春天汉匈都很忙,匈奴人没什么时间。就算他们有时间进攻汉人也是有准备的,因为耕地和打仗的是两拨人,相互之间并不冲突。
粮食作物与畜牧业不同,春耕之后,夏季经过简单打理就等着秋收就好了。而畜牧养殖不同,需要有人看守和放牧,相比于农业,那时的畜牧养殖更耗费人力和精力。
退一万步说,就算所有条件都具备,匈奴人也不大可能在春季进攻汉朝,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就是抢粮抢物资,如果因为战争导致汉人无法耕种,那么他们去抢什么?
这种拔苗助长,一锤子买卖的事匈奴人还是拎得清的。
根本原因还是农耕文明高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会促进生产资料的发展,而畜牧业这种经验大于技术的文明,生产资料的生成速度相对缓慢。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王朝命名了一个民族,而这个民族千年底蕴依旧在指导着当代人的方向,依旧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