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身高“秒杀”姚明?

曾金莲在14岁时,她的身高就达到了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2.34米,甚至超过了后来被称为“小巨人”的篮球明星姚明

但令人意外的是,她最终倒在了“病魔”的脚下,可遗体却至今未下葬,这是怎么回事?

曾金莲引发关注

在那个年代,农村家庭普遍生活拮据,孩子早当家是常态。曾金莲五岁时便开始给家里挑水做饭,这让她家不太宽裕的生活多了一份帮手。

而她的这个身高,也成为了十里八乡的奇闻,人们纷纷慕名前来,只为一睹“女巨人”的风采。记者蜂拥而至,用镜头记录下她的“巨人”身影,报纸杂志也争相报道,将她推上了“中国第一女巨人”的宝座。

可是,这孩子的胃口特别大,一顿饭能吃掉好几个小孩的量,最厉害的一次,一餐就能吃掉一斤米那么多。家里原本就经济紧张,这庞大的饭量又让经济压力更重了。

而且,曾金莲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都得按特别要求来安排。一套衣服需要3.5丈布,鞋子需要专门定制,床也需要村里的木匠特制,就连家里的房门,都不得不拆掉重建,加高尺寸以适应她的身高。

这对这些农村家庭来说,这额外的开销简直就像是在他们本就艰难的生活上再加了一层重担。

尽管当地政府考虑到曾家的特殊情况,给予了一定的照顾和帮助,但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期,体育成了我们国家荣誉的标志,特别有分量。篮球教练们看到了她的身高优势,认为她是一个难得的篮球人才,于是将她招入篮球队。

在这里,她可以尽情奔跑,挥洒汗水,感受团队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她终于可以不用再为吃饱饭而发愁。

进入国家女子篮球队

但进入篮球队后,曾金莲才发现,自己与其他队员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尽管身高优势明显,但笨拙的动作和缓慢的速度,让她在训练场上显得格格不入。

训练时,她很容易感到疲惫,食量和尿量也急剧增加,这些异常的症状,预示着更大的危机正在逼近。

曾金莲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医生通过详细检查和测试,最后确定她得了糖尿病和巨人症。这两种病症是造成她身高不正常和身体状况持续变差的主要原因。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指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垂体瘤。

垂体瘤导致生长激素分泌过量,使得曾金莲的身高不断“疯长”,同时也引发了糖尿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在那个年代,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对于垂体瘤的治疗手段十分有限。

可无论如何,得知自己生病了,对曾金莲来说就像被晴天打了个响雷。

曾经的“巨人”光环,如今变成了沉重的枷锁,将她禁锢在病痛中。但她心里想,能像别人那样过平常日子就挺好,也希望能为社会出点力。

然而,病魔的侵袭,让她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糖尿病和巨人症的双重折磨,让曾金莲的生活充满了痛苦。

她食量惊人,却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身体日渐消瘦。她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但高昂的医药费对于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

以前她觉得很自豪的高个子,现在却变成了沉重的压力。

遗体捐献

对她来说,每迈出一步都是个不小的难题。她行动不便,日常生活多依赖家人的照顾。

与曾金莲的遭遇相比,另一位“女巨人”姚德芳则显得幸6xs.shzhongtao.com运一些。姚德芳曾遭遇垂体瘤、糖尿病和巨人症的困扰,但1999年她做了手术切除了垂体瘤,病情得到了控制。

这明显看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同时也突出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关键性。

然而,在那个年代,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充足的医疗资源,对于像曾金莲这样的农村家庭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政府和社会也对曾金莲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杯水车薪,对于高昂的医疗费用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在与病魔抗争了三年之后,曾金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982年,这个曾经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女孩,还是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年仅18岁。她走了,让家人心里特别难受,也给那个年代留下了不少遗憾。

临终前,她做出了一个让人钦佩的选择,决定把遗体捐给医学研究。而她的身体变成了医学研究的财富,对医学进步有了一定的帮助。

通过对曾金莲遗体的研究,医学界对巨人症、垂体瘤等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这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她走了让人挺难过,但她的那种精神会一直鞭策我们继续前进。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罕见疾病患者,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当然,她的经历让人开始关注罕见病,也让人开始思考医疗资源的分配问题。

如果在今天,像曾金莲这样的患者,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及时进行垂体瘤切除手术,并配合药物治疗,控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然而,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医疗条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因此,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铭记这段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医疗条件,并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免受病痛的折磨。

这不仅是对曾金莲的纪念,也是对所有在病痛中挣扎的人们的祝福,更是对未来医学进步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期许。

笔者认为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类似曾金莲这样的悲剧将越来越少。

我们将会有更先进的医疗手段去治疗疾病,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去帮助弱势群体,更包容的社会环境去接纳与我们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