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小说《红岩》中,有一个名字家喻户晓,她就是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最后献出生命的江姐。因为叛徒的出卖,江姐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进重庆歌乐山的渣滓洞监狱。敌人对江姐严刑拷打,用尽了各种酷刑。
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江姐始终坚贞不屈,革命意志从未动摇。敌人狠如豺狼,毒比蛇蝎,江姐怒目而视,轻蔑地对他们说:
“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江姐为了革命理想威武不屈的精神,让无数中国人既钦佩又感动。《红岩》小说中江姐牺牲的场景,让无数读者难以释怀。
江姐本名“江竹筠”,1920年出生在四川自贡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这一年,家乡遇到了旱灾,连饭都吃不起了。母亲李舜华带着她和弟弟来到重庆,投奔舅舅李义铭。但舅舅一家嫌贫爱富,看不起他们一家人。
两年后,李舜华带着姐弟俩搬出了舅舅家,一家三口靠江竹筠和母亲两人做针线活换取的微薄收入过日子。为了能让弟弟有读书的机会,10岁的江竹筠跟着母亲进袜子厂当童工,每天要工作超过12个小时。
后来弟弟和母亲相继患病,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压到了江竹筠一个小女孩的身上,此时舅舅李义铭终于良心发现,拉了他们一把。李义铭凭借与教会的关系,把江竹筠姐弟俩免费送入孤儿院读书。
江竹筠的童年生活,就是在苦水里面泡大的。她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十分刻苦。在学校,江竹筠遇见了改变她一生的老师——地下党员丁尧夫。在他的影响下,小小年纪的江竹筠心中就扎下了革命的种子。
后来丁尧夫被捕入狱,更加坚定了江竹筠投身革命的决心。1936年,江竹筠考入南岸中学。蒋介石消极抗日,在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江竹筠和同学们也组织起了各种形式的抗日宣传活动。
1939年,江竹筠考入中国公学附属高中。这年夏天,在同学戴克宇的介绍下,江竹筠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江竹筠利用学生身份作掩护,积极开展地下工作。她沉着冷静,从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在长期的地下斗争中,江竹筠的工作能力得到同志们的认可,因为她年龄比同学们都大,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
1943年5月,江竹筠接到一项特殊而艰巨的任务:回重庆与彭咏梧假扮夫妻,掩护地下党开展工作。
彭咏梧的对外身份是中央信托局的职员,在老家已经结婚生子。对于一个23岁的女孩子而言,要和一个陌生人假扮夫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务。
党组织向江竹筠说明了情况,彭咏梧的妻子谭正伦没有地下工作的经历,也不熟悉重庆的情况,不适合来重庆进行掩护工作。组织决定由江竹筠与彭咏梧假扮夫妻。江竹筠毫不犹豫接受了这项任务。
江竹筠没有恋爱经验,彭咏梧又结过婚,两个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相处起来难免尴尬。但为了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江竹筠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决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两人组建的“家庭”就是地下党秘密机关,江竹筠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彭咏梧做通信联络工作。为了尽快适应“夫妻”相处,江竹筠还把彭咏梧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母亲李舜华一直认为彭咏梧就是自己的女婿。
1944年春天,江竹筠在一次外出时被特务跟踪。为了安全起见,组织安排她立即转移到成都。江竹筠来到成都后,考入四川大学农学系。
在长期的相处中,江竹筠与彭咏梧相知相爱。1945年,出于工作需要,组织决定让江竹筠办理休学回到重庆,批准她与彭咏梧正式结婚,组成真正的家庭。几个月后,婚后的江竹筠回到四川大学继续读书。
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儿子彭云。三个月后,她带着襁褓之中的孩子回到重庆,继续协助彭咏梧的工作。
1947年9月,川东党组织将工作重点转向农村,建立游击队和根据地,破坏敌人的兵源和粮源,以配合解放军作战。彭咏梧到万县地区去领导武装斗争,江竹筠作为交通联络员,往返于重庆和川东之间。
这样一来,就需要找人照顾孩子。经过商量,他们决定请彭咏梧在乡下的妻子谭正伦来重庆照顾儿子彭云。谭正伦在得知丈夫彭咏梧和江竹筠因为革命走到一起后,深明大义的她默默接受了一切。
不久,谭正伦带着自己的孩子彭炳忠来到重庆,照看彭云。江竹筠则随彭咏梧一起到川东组织武装起义。12月,彭咏梧派江竹筠回重庆,组织知识分子下乡支援。谁能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了永诀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