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李子柒以“传统文化创作者”的身份回归,带来了新作《雕漆隐花,雕出紫气东来》。
在这段长达14分钟的视频中,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她记录了自己从立夏到大寒,耗时六个月,自制大漆,将旧衣柜翻新为漆器,送给奶奶的全过程。
随着视频最后,灯光一闪一灭,漆器工艺忽然呈现,螺钿琉璃光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来的惊人火彩,引发无数网友的惊叹与赞美,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这一传统工艺的浓厚兴趣。
在众多漆器的发源地中,山西的漆器自然也是不可忽视的瑰宝。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漆器的“神秘面纱”~来自远古的浪漫艺术01
山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也开创了北方漆器艺术的先河。
因为山西地处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具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双重地域性,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野生漆树资源极其丰富,尤其是运城、临汾、长治、晋城、晋中等地区,成为了漆树的主要分布区,为漆器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山西的漆器文化,源远流长,它的文化遗存在山西各地均有发现,上至陶寺文化,下至金代都有出土。
图源:大同日报
将山西漆器历史推至华夏文明之初的陶寺漆器,它的发现为我国北部地区,尤其是山西漆器文化的渊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不仅如此,后来在侯马上马村、洪洞县永凝堡、翼城大河口等墓地出土了两周时期的漆器,这些漆器具有浓郁的霸国特色,展现了当时漆器艺术的繁荣。
到了北魏时期,漆器文化经历了变革,大同市智家堡、御河边北泊寺乡沙岭村等墓群中发现了罕见的木板漆画,这些木板漆画不仅是北魏漆器的代表,也是研究北魏社会文化形态的珍贵实物资料。
指尖上的“奢华”艺术02
山西漆艺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演进,孕育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髹漆工艺文化。平遥推光漆器、稷山螺钿、新绛云雕等髹漆技艺堪称山西漆器三宝在国内享有盛誉
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漆器,色彩绚丽、光泽细腻,曾有人是这样说的:“古漆者,光泽华,似乌金而非寒,似明艳而持重,漆兮,器矣”。
据说,平遥推光漆器大约起源于唐朝,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留存的漆器主要来自元代至明清时期,明清时最为繁盛。
如今,在平遥古城的明清旅游街上,漆器店铺随处可见。甚至平遥漆器还是当地婚嫁送礼的必备物品,从小巧的首饰盒到大型家具(如衣柜、书桌、床、茶几、屏风等)应有尽有。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平遥漆器的装饰工艺多样,包括描金彩绘、三金三彩、堆鼓罩漆等
描金彩绘利用天然矿物颜料与大漆调制成不同颜色,贴金后进行勾线、绘画;三金三彩技法则使用赤金、二黄金、银箔及红黄蓝三色交替使用;堆鼓罩漆则通过堆漆形成凹凸有致的图案,使花鸟鱼虫、亭台楼阁栩栩如生。
图源:晋中市文旅局
推光漆器,讲究的是表面的光泽明亮,宛如明镜。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每一步都需精雕细琢,以展现自然和谐之美。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稷山螺钿
稷山螺钿漆器,这一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历史始源于夏商时期,长足发展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繁盛于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螺钿其实质就是从螺贝类动物的外壳剥下的一层彩色的皮。“螺”,指材质的来源,“钿”是一种工艺,在《辞海》中解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螺钿工艺就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经过剥片,磨制,然后用刻刀雕刻成为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不同的图案,然后嵌于器物之上,罩漆加以髹饰成为漆器。螺钿有软、硬两种,由于其色彩天然明艳丽质,视觉美感特别强烈,被广泛应用于漆盒、漆器家具、木雕等工艺作品上
图源:山西博物院
稷山螺钿用料讲究,采用天然大漆、螺钿(软、硬)、金、银、木、纸等原材料,制作出的产品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图案清新高雅,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
这些特性使得稷山螺钿漆器不仅是中国传统技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新绛云雕
云雕,这一古老的漆艺技法,源远流长,历史可追溯至秦朝,标志着其孕育期的开始。在这一时期,漆艺体系逐渐完善,工匠们开始探索贴金箔、堆漆等工艺,为后来的雕漆打下了基础。
历经三国、隋唐,云雕漆器迅速发展,《髹漆录》记载了唐代剔红的漆器,宋代、金、元代云雕的技艺已经成熟,造诣也较高。明清时期雕漆技艺达到巅峰,后世难以寻觅,因此明清雕漆漆器成为云雕界的收藏珍品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新绛云雕以古朴典雅、造型纹饰精妙绝伦。云雕,也称剔犀,其名称来源于其图案形貌似天空云纹,以及其工艺制作和肌理类似犀牛角横断面
主要使用红、黑两种色漆,交替反复涂膜成一定厚度,用刻刀斜剔出不同的纹理,形成朱、黑、透明紫三种面,剔出的断面有乌间朱线、红间黑带、雕黸等复杂纹理。
新绛云雕以其造型古朴、漆光莹亮而受到赞誉,广泛应用于装饰品、首饰盒、茶叶盒、花瓶、沙发等家具。新绛云雕的制作工艺复杂,技艺要求精湛,一步出错往往很难完成整个漆器。
图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大漆是时间的艺术03
制作一件漆器,如同孕育生命,需经历采漆、晒漆、制胎、髹饰等繁复工序,每一步都考验着匠人的耐心与技艺。
采漆,被人认为是一件苦差事,常被形容为“百里千刀一斤漆”。因为漆农需要每天采割上百棵树的漆,并且要在树干上爬上爬下几百次,其劳动强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生漆的采集不仅辛苦,还伴随着过敏的风险,俗称“大漆咬人”,轻则瘙痒难忍,重则皮肤生疮化脓。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采漆之后,便是熟漆的过程。匠人通常选择在炎炎夏日将生漆曝晒,反复搅拌,直至漆色由浅入深,形成坚固的黑色漆膜。此时,亦可加入颜料,赋予漆器多彩的外衣。
制胎,是漆器成型的关键。以木、竹为胎,匠人将干燥的竹木加工成合适的形状,再刷上多层生漆,此即为“髹漆”。不同于螺钿和莳绘等工艺,髹漆以刷漆为主,不附加装饰,却更显漆器的素雅之美。
一件漆器的诞生,需经过选料、雕刻、榫卯成型、磨光、上漆、描金等近20道工序。漆艺俗语“人磨漆,漆磨人”道出了漆器制作的艰辛与匠人对完美的执着追求。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现代漆艺,不仅继承了传统工艺,更融入了现代科技,使得漆器的材料和工艺更加多样化,不断拓展着漆器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性。
漆器的制作,是时间与匠心的结晶,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匠人的情感与故事。如今,大漆艺术的应用面极广,家具、陶瓷、皮革、金属、纸、琉璃和乐器等领域都有着漆艺的身影。而漆器,作为最高级的传统纯大漆工艺,其制作工序之复杂,需经过124道全手工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匠人的精心雕琢。
漆器,是日用品,更是艺术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审美,历经千年,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图源:山西云媒体
|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 总监制:刘世雯 | 监 制:祁朝晖 | 值班主任:段 巍 | 制片人:张 默 | 校 审:代静波 | 责 编:宋秀芬 | 图文编辑:王鑫杰
其他人在看(戳下方标题)
别忘了点分享、收藏、在看、点赞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