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土壤理论:家庭环境塑造孩子特性
在孩子的成长之旅中,我们曾提及孩子宛如一粒充满无限潜能的种子。
而今日,让我们深入探讨那滋养种子生长的土壤 —— 父母素养与家庭文化。不同类型的家庭土壤,犹如各异的生态环境,将孕育出具有不同特性的孩子。
本章,就让我们一同解析六种独特的家庭土壤。
一、不同土壤激活种子不同特性
当提及松树,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形象?是森林中挺拔参天的身姿,还是悬崖峭壁上苍劲有力、倔强屹立的模样?又或是温室里盆栽那弯曲精致、小巧漂亮的形态?
同样的松树,因生长土壤环境的差异,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性。或高大挺拔,或苍劲以曲为美,皆因环境而被激活出多样的风貌。
孩子亦如松树,他们各种各样的行为特性,正是为了适应父母所营造的不同教育环境。
那么,在家庭中,父母构建的土壤有别,又会激活孩子怎样独特的特性呢?让我们走近这些不同的家庭土壤,用心感受其中的奥秘。
二、忙碌冷漠型:被忽视的成长角落
这类家庭,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 “忙” 字。所谓 “忙”,心亡也。冷漠型家庭并非对孩子全然不管,而是以时间紧、事业忙、精力少为借口,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情感与关注微乎其微。
哪些家庭易出现此状况呢?经商家庭或父母为自由职业者的家庭常常如此。他们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倾注于事业,孩子则被置于一旁,甚至被送回老家由父辈照料。由此,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如 “留守儿童”“隔代育儿”“少年性侵”“教育脱节” 等,矛盾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还有些家庭,父母长期两地分居,一方经常缺失,“忙” 字依旧是主旋律。此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思索,究竟在忙些什么?是忙到废寝忘食、无法呼吸?还是忙到一秒损失一百万,片刻停歇便局面失控?亦或是忙到连给予孩子半点情感时间都没有?忙碌之人,往往高要求、严规则,教育方式简单粗放,习惯用情绪迅速制止、解决问题,一味追求效率。
一则趣闻可窥一斑:一位忙碌的先生归家,见妻子打孩子。若是你,会作何反应?饭已做好,妻子仍在打;饭后,妻子还未停手。先生忍不住开口:“你不能好好教育孩子吗?干嘛一直打?” 妻子答曰:“你不知,好好一锅菜,这孩子竟在锅里尿了一泡。” 先生听闻,竟说:“起来,让我来!” 此例充分展现出父亲的教育多为点式教育,感官式、简单粗暴直接,只看眼前所见,忽视前因后果,未目睹之事便一概不理。
此外,有一类群体也易形成忙碌冷漠型家庭土壤,那便是老师,尤其是小学与初中教师。常人多以为老师教育孩子更有方法且成效更佳。然而,事实却是,繁琐的教学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将大部分的爱与时间奉献给了学生。面对自己的孩子时,往往呈现出简单粗放的教育模式,还常以班里优秀学生为标杆,严格要求自家孩子,认为其不能落后。
在家中,他们难以完成角色转换,将大量情感给予了他人之子,对自己孩子则冷漠、直接、严格。而他们自身却鲜少察觉这种行为,致使给予孩子的情感支撑单薄无力,缺乏说服力。
那么,冷漠忙碌型的家庭激活了孩子怎样的特性呢?
(一)幸福感与感知幸福能力低下
在这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常常会心生父母工作、学生比自己重要之感。被冷落的他们会想:我爸能陪所有孩子却不能陪我,我妈管所有孩子却不管我。甚至有孩子调侃自己的妈妈叫 “开会”。
(二)安全感缺失与自我存在感微弱
孩子遭遇困难需援助时,无人可依,只能独自面对。比如伤心落泪时,无人慰藉。若每次哭泣都无人回应、无人理睬,孩子便会学会孤独、冰冷与自我忽略。
(三)强烈的依附感滋生
他们习惯将安全感建立于他人肯定之上,深陷于找寻自我缺失部分的泥沼。因情感陪伴匮乏,有些孩子格外黏人,将安全感寄托于 “你一定要和我在一起,不能分开”,因其缺乏独处能力。
(四)生命能量偏重于关系构建
孩子把大量生命能量投放于关系之中,极度渴望关系,试图在关系里寻觅自我价值,却因此忽略了内心的自我成长。犹如在冷漠土壤中生长的孩子,缺失母亲这面重要的镜子,无法及时看到自己的动作、反馈及情绪流动,难以进行自我修正与自查。
就像一位女士选衣服若无镜子,怎知搭配是否得体、妆容是否适宜?孩子亦如此,唯有通过父母的反馈才能知晓自身优劣。而忙碌冷漠的家庭鲜少给予孩子这样的回馈。
(五)交往模式的扭曲
在交往中,孩子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试图掌控他人,要么一味讨好、取悦他人。因越得不到关注,便越渴望引起关注。
(六)情感缺失的填补误区
得不到的部分,总想着从别处弥补。在家中得不到关注,便会转向他人寻求,早恋现象便可能由此滋生。
在这样的家庭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家庭责任感往往淡薄。他们目睹父母一心扑在事业上,对家庭关注甚少,自身便可能变得冷漠随意,构建起极强的防御机制。这类孩子对他人情绪敏感度低,难以迅速捕捉外界情感变化,甚至自身也较为冷漠。
曾在《好父母成就孩子一生》课程中,有一对外地夫妇前来求助。他们早恋、网恋,一见钟情后结合。女士哭得极为伤心,其内心委屈源于父母经商忙碌,无暇顾及她,仅满足物质需求。父母为何重物质而轻情感陪伴?或许在其潜意识里,物质更为重要,这便是他们的价值观排序。
他们虽认为自己无法陪伴但提供了最好条件便是爱,却未领悟情感陪伴的不可或缺。若能意识到情感比物质更关键,定会给予孩子更多情感关怀。父母因幼时情感未得满足,便将勤快努力的动机设定为给孩子创造优渥物质条件。
如今,我们常听闻 “钥匙孩子” 一词,他们独自上学、吃饭,诸事皆需自行解决,父母虽给予金钱,却唯独缺少情感滋养。当有异性稍加关怀,将焦点置于他们身上时,这份渴望已久的关注便会让孩子迅速陷入热恋。
早恋的孩子,往往是家庭关爱的缺失者。他们虽体会到被关爱的美好,却也饱尝痛苦与疲乏,因缺爱之人常缺乏与爱人相处及爱的能力,多数时光在冲突争执中度过,彼此相爱却不知如何相处,像刺猬般难以相扶面对未来的风雨与生活的艰难。
家庭土壤的质量,深刻影响着孩子这颗种子的成长轨迹与特性养成。作为父母,我们当深思,究竟要为孩子营造怎样的家庭环境,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绽放出绚丽多彩且健康积极的人生之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