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月,曾经担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和第三集团军总司令的陆军二级上将韩复榘,在武汉经国民政府的军事法庭审判,最后被判处死刑。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374b2a66j00snfm0w0017d000bi00byp.jpg)
这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首次以军法处决高级将领,也是其在大陆执政时期,按军法处决的最高军衔的国民党军将领。
表面上,韩复榘是因消极抵抗而放弃山东,成为其被处决的直接原因。但是在抗战期间,不乏高级将领在未进行有效抵抗的情况下便撤退的案例。
在豫湘桂战役中,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司令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未能有效抵抗,迅速败退。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38个城市被日军占领,损失兵力超过20万。战后,只因他们为黄埔嫡系,蒋鼎文仅以“承担过失”的方式辞职,而汤恩伯则被撤职但保留了职位。
实际上韩复榘与蒋介石之间早已存在很深的矛盾,山东的失守仅是蒋介石采取行动的一个借口。那么,他们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呢?
在近现代史的篇章中,许多军阀因文化素养不足而成为笑谈,但韩复榘的形象却被大众误解了。侯宝林大师的相声作品《关公战秦琼》中对他进行了夸张的描绘,使得韩复榘没有文化这一形象深入人心。
历史上真实的韩复榘并非如此,他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武夫,韩复榘的父亲是一位博学的秀才,以教书为业,韩复榘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文学和书法上都有着很高的造诣,可以说是各地军阀中的“文士”。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aa904aa4j00snfm10001ld000dc00gtp.jpg)
韩复榘手迹
在韩复榘的童年,义和团运动的狂潮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他10岁那年,叔叔因与外国人有过接触而遭义和团处决,并连累韩家的宅邸也被焚毁,韩复榘也因此失去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到了14岁,在父母的安排下,韩复榘迎娶了同乡女子高艺珍。凭借自己的书法技艺,他婚后在县衙担任了文书工作,但收入微薄,而韩复榘沉迷于赌博,致使债务缠身。1909年19岁的他为了逃债,决定北上东北,投靠在那里谋生的兄长。到东北之后,他没有找到哥哥,且身上的路费也已用完,走投无路之下,他加入了清军第20镇第40协第80标第3营,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9cc7a062j00snfm140031d000ik00kxp.jpg)
滦州起义时的韩复榘
在命运的安排下,他所在的营的指挥官正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冯玉祥。冯玉祥对韩复榘的文化气质和书法才能颇为赏识,便让他担任营中的文书。此后,韩复榘在冯玉祥麾下屡建战功,最后因表现出色而跻身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列。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1142ec25j00snfm17001zd000l600ohp.jpg)
冯玉祥
随着历史上著名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的爆发,韩复榘被调往山东,与阎锡山的晋绥军进行激战,在有效牵制了晋军的主力部队后,为蒋军最后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1930年9月5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韩复榘为山东省主席,自此,韩复榘在山东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霸主。依靠手中的军队,将山东的军事、政治和法律大权集于一身。
韩复榘在治理山东的时候,虽然自己不是清官,但他对下属却采取了严厉的肃贪手段。在他管辖的107个县中,仅仅上任一年时间,就有55位贪污的县长被他拿下,有的被判了刑,有的直接被枪决。还有158名官员因为失职被他撤职。韩复榘定下了一条规矩:任何官员只要贪污超过500元,就直接枪毙。
韩复榘在刚刚被任命为山东省主席时,他的第3路军兵力仅剩下2万余人,凭借山东省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富庶的税收,韩复榘开始大规模扩充军力。他通过征召新兵、吸纳地方武装等多种方式,迅速将自己的三个师扩充至五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同时,他还效仿其他军阀的做法,在山东建立了五支地方民团,并亲自担任总指挥。通过扩军行动,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前夕,韩复榘手中兵力已经超过了10万。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37af28a7j00snfm1a000yd000go009gp.jpg)
在韩复榘掌控山东之后,为了铲除山东地区的南京势力,韩复榘采取了极端手段,比如将沾化县的国民党党部常委马丹亭装进麻袋扔进海里溺死。他还两次扣下了中央的税款,用这些资金作为军费来扩大自己部队。并截留上缴中央的财政收入。对于南京的指令,他随心所欲,时而遵从,时而公然反抗,俨然成为了继北洋军阀和新军阀之后的“军阀新贵”。这种行径,对于蒋介石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山东并非边远之地,而是民国时期的重要经济和战略要地,连接着华东和华北地区。在这样的核心地带,如果出现了一个不服从中央、手握重兵的地方势力,无论谁在南京主政,都会视其为必须铲除的眼中钉,这是关乎稳固的根本问题。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把蒋介石给扣押了。冯玉祥在事情发生的当晚就赶紧派人告诉宋哲元和韩复榘,要他们:“说话要小心。”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172a781bj00snfm1d000ed000cg0079p.jpg)
一开始,韩复榘还听冯玉祥的话,在这一事件上的态度模棱两可,但是到了12月21日,他忍不住了,给张学良发了一封密码电报。这封电报后来被称为“马电”,因为发电的那天是“马”日。韩复榘在电报里认为张学良他们做得很好,还告诉张学良,他的部队要奉命向西移动,希望两军相遇时不要发生误会。
韩复榘的这封电报,其实一发出去就被南京方面截获并破译。知道自己的电报泄露后,韩复榘和宋哲元在12月23日又发了一封“漾电”,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想在蒋介石面前挽回一些印象。但这封电报同时也得罪了主张武力解决问题的何应钦等军界大佬。
最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了,但韩复榘又反对蒋介石扣押张学良,还想去看望张学良,这让蒋介石很不痛快。最看重下属忠诚度的蒋介石,这时候已经把韩复榘列入了一个特别的名单。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山东省主席韩复榘麾下的第三路军被改编成第三集团军,下辖三个军:第十二军、第五十五军和第五十六军。在抗战的早期阶段,韩复榘为了守住自己的地盘,对于抗击日本侵略者还是持有较高的热情。
1937年秋,日军香月清司指挥的部队对山东发起了全面进攻。韩复榘决定将省府临时迁至宁阳,以避免日军的空袭。到了11月的中旬,韩复榘亲自带领部队在德州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但由于日军的装备过于强大,韩复榘不得不撤退至鹊山。日军紧随其后,一直追击到黄河的北岸。不久之后,日军动用了重型火炮对鹊山进行了猛烈的轰炸。韩复榘意识到自己的部队难以抵抗,于是选择撤退回济南,并等待中央军的增援。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8cb379d5j00snfm1f000qd000hs006tp.jpg)
济南沦陷
由于黄河天险的轻易丢失,蒋介石对韩复榘极不信任。因此,他将原本分配给韩复榘的中央军重炮旅转而调配给了汤恩伯的部队。这让韩复榘怀疑蒋介石可能是想借日军之手除掉自己,因此他决定以自保为主,不再积极作战。
为了保留实力,韩复榘命令部队迅速向南转移,在撤退过程中,为了防止日军追击,他下令破坏黄河上的铁路桥,并焚烧了省政府建筑。由于缺乏抵抗,日军轻易占领了济南,之后迅速拿下山东的大部分地区。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04d1c70bj00snfm1j0019d000hs00a1p.jpg)
被炸毁的黄河铁桥
蒋介石曾严令韩复榘坚守济南,并告知援军即将到达。但当电报到达时,韩复榘已经撤到了泰安。泰安地理位置险要,李宗仁得知情况后,紧急命令韩复榘坚守泰安。然而,韩复榘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在得知韩复榘的部队已经撤退到了济宁后。蒋介石对此极为愤怒,他认为韩复榘无视军令,不顾国家大局,擅自撤退,严重影响了部队的士气。回想起韩复榘过往的种种行为,蒋介石决定要除掉他,以此树立军威。
1938年伊始,蒋介石计划在开封举行一次重大的军事会议,电令第一、五战区团级以上的军官参加。
韩复榘的部下们纷纷劝他不要前往,担心这是一个陷阱。正当韩复榘犹豫不决时,南京有消息传来,暗示鲁豫、苏皖地区可能会被划分为两个战区,而韩复榘极有可能在本次作战会议上被任命为鲁豫战区的司令长官。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48105040j00snfm1m000xd000hq008pp.jpg)
韩复榘与何应钦
这个小道消息让韩复榘心动了,他经过深思后,决定还是亲自前往开封参加这次会议。1月9日,韩复榘带着他的亲信军长孙桐萱,在一个营的手枪队护卫之下,乘坐铁甲车抵达开封。
在会议的第二天,韩复榘出席时,刘峙特意安排他坐在自己旁边。下午两点,会议开始。蒋介石身穿黄色军服,戴白手套,走上主席台。会上,他情绪激动,批评了一些高级将领,痛斥他们拥兵自重,不战而逃:
我们有些高级将领,把军队视为个人的私有财产,自从抗战以来,一味保存实力,不肯抗击敌人,只顾拥兵自卫,不管国家存亡,不听命令,自由行动,哪里安全就向哪里撤退,逃跑……试问国家都没有了,你们保存实力还有何用?到了那个时候,敌人还会让你保存实力吗?国家都亡了,你们拥兵自卫还有什么用?你们高级将领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怕天下人的唾骂吗?难道不怕国法制裁吗?
蒋介石的声音在会议室中回荡,他严厉地质问韩复榘:“你公然违抗命令,擅自带领部队撤退,导致济南失守,山东大部沦陷,你打算如何承担这个责任?”韩复榘听后,毫不示弱地回应蒋介石:“如果山东的失守要我负责,那么南京和上海的失守又该由谁来负责?”蒋介石立刻打断了他的话,强调目前讨论的是山东的问题,南京的失守自然有其他人负责。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3f88ebefj00snfm1q000id000fh007xp.jpg)
正当韩复榘准备继续争辩时,坐在他旁边的刘峙及时制止了他,低声对他说:“委员长现在情绪激动,你先跟我出去冷静一下。”随即,刘峙拉着韩复榘离开了会议厅,引导他上了一辆军统的车。
![](http://dingyue.ws.126.net/2024/1124/c88c73cdj00snfm1s0031d000u000kkp.jpg)
面对突如其来的拘捕,包括他的老上司冯玉祥在内,无人愿意伸出援手。在审讯中,韩复榘知道自己的命运已定,因此对所有审讯都保持沉默。
1938年1月24日,韩复榘因“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等罪名被带到汉口的一座小楼中,因其为二级上将,在不要打头的指示下,身中七枪,结束了他47年的人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