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曾经给许多国民党高级军官写过“劝降信”,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黄埔军校毕业生。

这是因为,周恩来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期间,周恩来以其出色的工作和人格魅力,颇得黄埔师生的好感,在黄埔“圈子”里有巨大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埔军校初时的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它创办于1924年,因为校址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被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其中,政治部主任是党代表的“参谋长”,特殊情况下可行使党代表职权。

从1924年成立到“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黄埔军校政治部先后有过七任政治部主任。

他们分别是:戴季陶、邵元冲、周恩来、卜士奇、包惠僧、邵力子、熊雄。

其中,周恩来是第三任政治部主任,也是国共两党公认的“最出色、最有影响力的政治部主任”。

现在就来说说这七位风云人物,他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经历,又是什么样的命运。

不辞而别的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戴季陶。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正式开学,戴季陶就任军校第一任政治部主任。

然而,不到一个月,戴季陶突然不辞而别。

戴季陶生于四川广汉,原籍浙江湖州,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反清革命运动。

辛亥首义、光复上海,戴季陶冲锋在前,有勇有谋,因而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

“五四”时期,戴季陶负责主编《星期评论》,是陈独秀主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员。

许多人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最初的党纲草案就出自戴季陶之手。

不过,戴季陶最后背离了他曾经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与他的好朋友蒋介石走到了一起。

戴季陶当年突然戏剧性地失踪,有人说他是被共产党排挤出局的,事实上却与共产党毫无瓜葛,问题出在国民党内部。

国民党内部派别林立,对于戴季陶与蒋介石这样的组合,许多国民党人坚决反对。

争执的结局是,要么蒋介石离开黄埔,要么戴季陶走,两者必选其一。

这里要说一下蒋介石与戴季陶非同寻常的关系。

戴季陶与蒋介石相识于日本,两人志趣相同,相见恨晚,很快就结为了异姓兄弟。

然而,这对盟兄弟却同时爱上了一个日本女子,而且,相貌帅气又知情识趣的戴季陶捷足先登,与那位日本女子生下一子。

戴季陶向来怕老婆,因此不敢带这个孩子回国,最后,蒋介石替兄弟认下了这个儿子,取名蒋纬国,并视同已出,一生关爱。

蒋纬国成年后曾经亲口问戴季陶:“我究竟是谁的儿子?”

据说,戴季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递给蒋纬国一面镜子:“你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蒋介石的仕途也与戴季陶切切相关。

戴季陶曾经是中山先生的机要秘书,民国军政府成立后,蒋介石在戴季陶的引荐下当上了少将参议和粤军参谋长。

黄埔军校筹建期间,因为一直没有明确谁来当这个校长,年轻气盛的蒋介石任性地跑回了浙江溪口的老家,任凭孙中山如何催促,就是不肯回广州。

戴季陶为此亲自去了溪口,对他这位盟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说服蒋介石回到广州,如愿以偿地当上了黄埔军校校长。

值此“蒋、戴二选一”之际,戴季陶将机会留给了蒋介石,自己则离开黄埔军校,转而筹办了一所新的大学-中山大学。

戴季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积极参加者与策划人,此后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等职,是蒋介石身边主要的谋士之一。

1949年2月,出于对蒋介石及其腐朽政权的绝望,戴季陶在广州服毒自杀。

不受欢迎的黄埔军校第二任政治部主任邵元冲。

戴季陶神秘失踪后,原政治部副主任邵元冲担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代理主任。

邵元冲是浙江绍兴人,1906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回到中国,一直追随中山先生,曾经担任过大元帅府机要秘书。

然而,邵元冲只是一个旧派文人,他不懂政治,更不会做政治工作。

在他眼里,政治部主任是一个官职,行使的只是一个教授的职责。

所以,邵元冲便成为了最另类的“黄埔政治部主任”,他清高,不接近学生,与其他教官也很少接触,甚至与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也很少打交道。

每个星期有那么几天,邵元冲会坐上小汽艇来到岛上,例行公事般地发表几次政治演讲,演讲一结束,他就夹上公文包匆匆离去,不愿在岛上多呆片刻。

他的政治演讲内容也让黄埔学生十分反感,在他的演讲中,“三民主义”的理论基础来自孔孟的仁义、仁爱之道,每次演讲,他都兜着圈子、反反复复地解释那些陈词滥调。

没过多久,黄埔学生都不愿意听他的演讲了,当邵元冲在讲台上摇头晃脑大谈孔孟之道时,台下的学生要么赶他下台,要么酣然大睡,随意聊天。

好在邵元冲脸皮足够厚,且“宰相肚里能撑船”,任凭学生们如何闹腾,邵元冲都能够做到“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你闹你的,我讲我的,下课时间一到,夹起皮包就走人。

就这样,邵元冲所主持的黄埔军校政治部成了摆设。

在全校师生的一致要求下,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决定撤换邵元冲。

廖仲恺与蒋介石、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会商后,决定请中共推荐一人接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后来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青年部部长、政治会议委员、考试院考试委员会委员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职。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时,执行抓捕任务的东北军士兵开枪击毙了一位翻窗逃跑的军政要员,他就是邵元冲。

在整个西安事变当中,除了蒋介石的卫士,邵元冲是唯一的罹难者。

最受敬重的黄埔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事与张申府的推荐有直接关系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申府是最早执教黄埔的“红色教官”。

黄埔军校开办之初,从欧洲回国的张申府就成为黄埔军校第一任政治部副主任。

但是,张申府只在黄埔任职一个多月,张申府自述,因为讨厌蒋介石“为人跋扈,刚愎自用,难以长期共事,遂借戴季陶辞职之机,离开了军校。”

张申府在中共党内有足够老的资历,他是中共创建人之一,北大教授,《新青年》的编委之一,与陈独秀、李大钊来往甚密。

后来,受陈独秀的委派,张申府远赴欧洲,三年时间里,张申府介绍了一批青年留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这些人当中有两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人,他们在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人,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们就是周恩来和朱德。

就是张申府向廖仲恺推荐了周恩来。

时任中共广东区委书记的陈延年也倾向派周恩来去黄埔军校接任这一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