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做领导人后,很多亲戚抱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想法,许多信件从湖南韶山,如雪花般飞进主席案头。

有的想解决家庭困难,有求学求官的,主席出于对乡亲们的感情,都在符合原则的范围内,尽力帮忙解决。

但这其中有的人,的确让毛泽东有些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的“启蒙”表兄文运昌,隔三差五便要写信,时不时来北京住一段时间,让主席无不惆怅,花了好一番心思才“解决”。

这个文运昌是何许人也?他和毛泽东又有什么故事呢?

一、文运昌听说毛顺生不让毛泽东读书,同他讲道理:“打算盘记账是赚小钱,读书可是挣大钱!”

文运昌生于1884年,是毛泽东八舅的次子,比毛泽东大9岁。

当时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和母亲文七妹结婚,毛家的条件并不好,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1893年毛泽东出生,身体也不是很好,于是文七妹将儿子留在了条件更好的娘家,到1902年才回自己家。

在这10年里,毛泽东受到外婆极好的照顾,与诸位表兄弟相处很好,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十六哥”文运昌。

文运昌的父亲文正莹开了一个私塾,是当地的文化名人。毛泽东虽没有入学,但从小就是文运昌背后的“小尾巴”,跟在背后读书。

也正是文运昌,发现了毛泽东的学习天赋。这个小表弟居然能把只听过一遍的文章背出来,还能大致理解其中意思,这让文家父子很是震惊。

于是他们花了很长时间带毛泽东读书,为他启蒙,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两兄弟建立起深厚感情,即便很多年不见,也不会冲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2年,毛泽东回到自己家,但和一众表兄弟的关系依旧很好。

尤其是文运昌,经常把家中的书拿去给毛泽东。当时有几本很重要的《盛世危言》《新民丛报》,正是二人一起读的。

那是毛泽东第一次接触新式思想,按他自己的话来说:“直如窥见了新世界,教我一心往外求学。”

当时毛顺生买卖很多,总想让毛泽东到自己的米店当学徒,于是经常要求儿子放弃学业,两人为此争吵了多次。

后来文运昌听说这些事,主动找到毛顺生,同他讲道理:“打算盘记账是赚小钱,读书的话,以后做了官,可是挣大钱!”

毛顺生听说可以“挣大钱”,遂同意毛泽东继续念书。

于是文运昌又推荐毛泽东,到自己就读的东山学堂。这是一座新式学堂,两兄弟在这里进一步接触了进步思想,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古人说:“百学须先立志。”可以说,毛泽东就是在文运昌的帮助下,一步步将革命的“志”立起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毛泽东对待文运昌,从头到尾没有一点私心,全是一片赤诚

当毛泽东离开东山学堂,到省城长沙念书,文运昌也回到家乡,继续经营家中的私塾。

后来听说表弟成为职业革命家,文运昌还专门写信去鼓励,希望他“为民请命”。

1925年的时候,毛泽东因病回韶山,便想起在这里开展农民运动。

文运昌得知后,深夜从家里赶来,同毛泽东三兄弟彻夜长谈,告诉他韶山的情况,探讨运动策略。

那时的毛泽东在组织中地位尚轻,文运昌则是收了很多学生,意气风发,但他向来佩服这个表弟。

听了毛泽东的计划后,文运昌当即表示:“你只管放开手脚,钱的事,我来想法筹集。”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革命事业很快夭折了。

当地的军阀获取消息,马上派人来抓捕,两人不得不分开转移。

毛泽东在父老乡亲的掩护下躲了起来,而文运昌运气没那么好,被投进入监狱,花了不少力气才保释出来。

这件事让文运昌非常后怕,此后转为暗地里支持,不再亲身参与。他还专门写信给毛泽东道歉:“润之,吾念及妻儿父母,不得舍生忘死参与,望见谅。”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敢赌上身家性命闹运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运昌回到了教育行业,到长沙衡粹女子学校任职,此后一直从事教育,他心里想着:不参加革命,为革命播撒种子也是做贡献!

1936年,文运昌听说毛泽东到了延安,成了“管事的”,便给表弟写信,希望到延安督办军校。

毛泽东没有答应,他回了一封长信说道:

“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

这其实是毛泽东对文运昌的体谅。因为他知道,当年文运昌就是考虑到家人,所以未能全身心参与革命。

毛泽东对待文运昌,没有一点私心,如果他去了延安,工资、待遇没有着落,家人更没有安排,倒还不如另外谋一份工作。

文运昌在收到毛泽东的信表示理解,他有家要养,并不愿意真正舍小家为大家。

可他的实际生活也很艰难。1938年,日军攻陷长沙,文运昌带着一家人流浪到华容务农,生活十分艰难。

毛泽东也在抗战、解放战争中一路辗转,两人在解放后才取得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文运昌请毛泽东“照顾”亲戚,毛仅回了短短一句话:“人民会说话。”

1949年,湖南解放,文运昌一家人回到家乡,尤其当他知道毛泽东成为主席后,心中更是充满希望。

他给毛泽东写信,一次请求他照顾15名家人,还列出了15人的基本情况:

“以上14名均是高小生,体格强壮,可为技工学徒,内商山一名可入育才学校,葭知和爱兰二女子最优等,可深造。”

在文运昌看来,弟弟有了出息,理应照顾家人亲戚,可毛泽东显然不这么想。

毛泽东从来是为了人民,而不是某个人的父老乡亲,他仅回了短短的一句话:“许多人介绍工作,不能办,人民会说话。”

文运昌看到信,有些失落,他心里想:是不是多年不见,感情生疏了?

于是他给毛泽东写了好几封信,没有提照顾的事情,只是叙旧,反映乡下的生活情况。

毛泽东对这表示很欢迎。他少年时便喜欢四处走,做调研。现在有家乡人给他写信,说真话,他可以了解更多民间实情。

他给文运昌回信:“乡情已知,尚望随时见告!”这给文运昌带来很大信心:他们的感情还是一如从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运昌再次起了心思,这次他想让毛泽东给自己,在省教育厅“谋”个工作。

毛泽东自然不会同意。但他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让回乡的毛岸英,亲自告诉文运昌。

文运昌见到高大的毛岸英非常热情,直说:“跟三伢子(毛泽东的小名)太像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随后拿出一个红布包,里面放着两张毛泽东家人的照片。

他对毛岸英说:“这是你爸爸当年存放在我们家的,这可冒着杀身之祸珍藏了几十年!”

毛岸英看着照片上已故的叔叔伯伯,忍不住落了泪,连声道谢说道:“如果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就告诉我,我会转达父亲。”

听毛岸英这样说,文运昌又提到安排工作这件事。毛岸英听了,眼神突然冷了下来,说道:“对不住文大伯,我们不能违反组织原则,给家人搞特殊。”

文运昌听了很是不解,也没有深问。

毛岸英回去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直夸他:“你做得对。”

但出于感情的考虑,他还是差人把文运昌和几位文家人请到北京。因为他知道:有些事情必须从根子上说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面对毛泽东一片苦心,文运昌一下子羞红了脸

1951年,文运昌带着弟弟文涧泉、外甥陈国生进京,很快被安排到中南海,见到了毛泽东。

20多年未见,两人一如从前,毛泽东向家人说到:“这就是当年为我作保念书的运昌表兄,没有他,我连书都没得读哩!”

文运昌没想到毛泽东一直记在心里,他的心情激动起来。

毛泽东拉着他们坐下,聊起了童年,自己由文运昌带着,四处求学的场景。看着眼前亲切的人,两兄弟眼眶都有些红了,几十年过去,那些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情。

到了吃饭时间,毛泽东留文运昌吃饭。他还记得文运昌喜欢喝酒,专门准备葡萄酒招待,大家都很尽兴。

后面几天,这几人还在北京住了一些日子,游览了一圈名胜古迹,心满意足地回到韶山。

第二年夏天,文运昌又主动进京,毛泽东还是同意招待。但这次,文运昌有些乐不思蜀,长时间不打算回家,还喜欢喝酒。

每次醉酒,他会大谈自己对革命的贡献,如何同毛泽东探讨革命方略等等,这也让毛泽东有些不大高兴,旁人也不敢去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对文运昌说:“你曾因为我受过牵连,过了不少苦日子,现在也要让你享受享受。”

文运昌心里想着:既然不能安排工作,能长期在北京享受生活,也是不错的。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花的钱,其实不是什么搞特殊,这些都是毛泽东多年积攒的稿费。

无奈之下,毛泽东给文运昌写了一封信,上面写道:

“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文运昌一看,他知道,这是表弟在催促自己回去了,同时表明心迹:不能搞特殊。

他难为情地说到:“润之啊,我还没准备回去呀……”

谁知毛泽东“哼”了一声说到:“我是不管了,回不回去由你。”

这时毛泽东的秘书才在一旁解释到:他们几次来京的费用,都是毛泽东个人的稿费,平时接济许多老乡,用的都是自己的钱。

毛泽东也有些动情说道:“作为对革命有功的人,你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理应更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做贡献,怎么能一心想着玩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运昌一下子羞红了脸,愧疚说到:“主席,我知道错了,我给您丢人了!”

毛泽东摇摇头:“革命不怕丢别人的人,而是要自己把自己当人!当顶天立地的人。”

从此文运昌回到长沙,踏实工作,将两人这段感情延续下来。

古人向来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掌权者利用特权帮助家人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但毛泽东从没做过这样的事。在他的带领和约束下,亲人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仅让自己过上了幸福生活,更为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真正的伟人不会掌握别人的命运,而是造就人,影响人,让他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