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晶 徐雅玲 吕辉
蜀道是我国历史上一条重要的交通大动脉,对于沟通历史时期由西南至各地区的交通具有重要意义,也与南北丝绸之路密切相关。2023年,首届蜀道文化与生态学术研讨会在广元举行,围绕蜀道生态多样性、生态保护、遗址修复、文物保护等展开讨论,从多学科入手加大对蜀道沿线遗址遗迹和生态文明的研究。
数字时代的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数字传播、网络传播和全球传播已成为当前国际传播的主要特征,带给蜀道文化国际传播多样的表现力和更强的传播力。若要在不断深化的全球数字媒体生态中进行有效传播,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传播机制,解决“传什么”“用什么传”和“怎样传”的问题。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可定义为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综合效应,从而更好地发挥该系统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蜀道文化国际传播机制可理解为各方通过传播路径,把蜀道文化的概念内涵、形态特征、价值理念有计划地传递给国内外受众,使其得到共享、理解、认同、合作、发展的过程。
在国际传播机制的建构过程中,善用数字化技术,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媒介以及文化距离要素进行分析,将提升蜀道文化国际传播的效能,实现蜀道关联世界、通达万里的宏观战略与文化价值。
第一,传播主体。蜀道文化“走出去”首先需要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组织以及公民的合力参与,加大力度培养数字化国际传播人才。当前蜀道文化传播主要集中在政府、智库专家、大学教授或新闻记者,缺乏高校学生、普通民众以及外籍人士传播队伍的参与。一方面,加强官方主流媒体的传播力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粉丝种草、社交分享”的作用,被更多全球年轻人接受和熟悉。外籍知华友华传播队伍与媒体人才的加入能够扩大传播能量,提升传播效能。
第二,传播内容。内容是蜀道文化国际传播机制的基础和核心,聚焦历史文化与当代价值两个层面。传播蜀道历史文化需要提高译介能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表述。蜀道文化与古代神话、志怪故事、三国故事相互交织,内容丰富,精彩纷呈。金牛道流传有秦惠王伐蜀时“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神话故事。在准确把握蜀道文化内涵价值的基础上,将蜀道故事与世界表达相结合,使国际受众听得懂,传得开。此外,增强数字叙事策略赋能蜀道文化的可述性。数字叙事具备多模态与强互动性的特征,以人们更易理解的状态呈现蜀道的厚重历史与深刻内涵。蜀道文化涉及民风民俗、山水风光、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传播蜀道当代价值可借助网络热点、网络语言、网络传播规律,将传播内容与现代生活相互结合,展示蜀道沿线民众的真实生活,增强传播内容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三,传播受众。国际传播受众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经验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文化圈层的受众,一般为多重受众。目标受众的文化理解是蜀道文化国际传播规划中最重要的问题。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说:“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蜀道文化故事采用目的语讲述,以增进文化理解与认同。跨文化国际传播还需要链接传播受众的跨文化情感,考虑受众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经验传统。在掌握外语之外,非语言的交流模式也很重要。蜀道文化意象通过数字化视觉呈现,引发受众产生感官刺激,沉浸感受蜀道文化的魅力之中。例如国外社交网站一位博主发布标题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山水水彩画,激发绘画爱好者的情感共鸣,获得较高点击率与点赞量。
第四,传播媒介。多模态媒介可实现蜀道文化国际传播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让蜀道文化在网络空间活起来。例如建立公众号,定期推送蜀道文化相关的视频或文字资料;创作推出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电影及纪录片;通过网络游戏等娱乐产品普及蜀道文化,使玩家从游戏中领悟蜀道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甚至战争等深刻的问题,改变教科书式的说教与灌输;与全球旅游影响者合作,使用流行的社交媒体软件传播蜀道文化,讲述“蜀道难”背后的故事,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在国际上推广蜀道文化,还可使用引人入胜的多媒体,包括动漫、数字交互地图和虚拟旅游。国际展览和友城文化交流活动也有助于提高对蜀道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欣赏。此外,文创产品把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变为旅游实物,使其成为一个省份或国家之间友谊的象征,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媒介。数字博物馆使蜀道金石书法、佛道宗教造等在虚拟空间中永生,通过AR、生成式策展、数字收藏、观览的个性化行程与推送、文化IP的虚实呈现等,带领观众穿梭古蜀道历史、诗篇、文化、生活,引起共情,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价值观传播效果。
第五,文化距离。文化距离是界定母国与东道国之间阻碍知识流动的要素,即国家间的文化差异(Hofstede,1976)。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传播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类型的文化,对于蜀道文化的接受度会有所不同,例如内陆文化可能会大于海洋文化,高山文化大于平原文化。在谷歌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Shu Road”,检索显示最近一年搜索热度排名前五的区域分别是新加坡、中国香港、新西兰、英国、马来西亚。参考Hofstede官网发布的文化距离数据,通过“文化距离公式(KSI)”,计算得出中国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文化距离为0.55和1.35,与新西兰和英国的文化距离分别为4.12和3.22。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国家的文化距离普遍较近,因为地缘相近和共同语言等因素,东南亚地区对蜀道的搜索频次更高。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大,蜀道文化国际传播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地理距离并不是影响文化距离的决定性因素,例如地处南美洲的巴西与中国的地理距离较远,但是文化距离仅为1.91,接近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距离。因此,从文化距离的视角研究国际传播机制的建构,借助算法、数据等技术计算文化距离,精准分析蜀道文化传播对象国的文化差异以及受众的行为偏好,能够为提升蜀道文化国际传播效能带来新的思路。
(本文系广元蜀道文化研究中心2023年重点课题“数字时代背景下蜀道文化的国际传播机制研究(GYSD23ZD010)”的研究成果,作者何晶晶、徐雅玲系成都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吕辉系成都外国语学院讲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