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收到了一个特殊的礼物。这是他的谋臣刘伯温在临终前托人送来的——一筐死鱼。看着那一筐死鱼,朱元璋百思不得其解。他翻遍刘伯温留下的《时务十八策》,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直到十七年后,当太子朱标突然驾崩,诸王环伺,朱元璋才如梦初醒,恍然大悟。那一筐死鱼,竟然预示着大明王朝最大的隐患!这位被誉为"诸葛再世"的谋臣,究竟想要通过这筐死鱼传达什么样的警示?他为何不直接说出口,而要用如此隐晦的方式?更令人深思的是,朱元璋在明白这个预言后,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一、少年得志:神童刘伯温
元朝至正六年,浙江青田县的刘基家中喜事连连。这一年,年仅十二岁的刘基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考中秀才。考官们惊叹于这位少年的才华,试卷上的诗文不仅笔力遒劲,更是见解独到。考官们纷纷传阅他的考卷,称赞这是难得一见的神童。
在当时的青田县,刘基的名声很快传开。他在私塾读书时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据说他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能准确复述。更令人称奇的是,他能同时阅读十行文字,这在当时可谓是闻所未闻。私塾先生经常感慨:"这孩子的悟性,远超常人。"
刘基的父亲刘祖廉是个饱学之士,虽然家境并不富裕,但对儿子的教育却极为重视。他不仅教导刘基研读四书五经,还特意延请当地名士教授诗文创作。在这样的熏陶下,刘基的才学日益精进。到了十五岁时,他已经能写出令人叹服的诗文,尤其擅长词赋。
然而,这样的才华在元朝却难觅用武之地。元朝统治者崇尚武力,对文人士子多有压制。当时流传着"九儒十丐"的说法,意指读书人的地位还不如乞丐。即便如此,刘基仍然孜孜不倦地钻研学问,除了传统经典,他还广泛涉猎兵法、天文、地理等领域。
二十三岁那年,刘基参加进士考试,凭借出众的才学,他顺利及第。按照惯例,他被分派到地方任职。在众多同年进士中,刘基被委任为高安县丞,这是一个八品小官。虽然官位不高,但刘基却在这个位置上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
初到高安县时,当地官场积弊甚深,贪污受贿成风。刘基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吏治,他要求衙门中的官吏必须廉洁奉公,对贪污行为绝不姑息。同时,他也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常常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在他的治理下,高安县的政务效率大大提高,百姓们都称赞他是个好官。
然而,刘基的刚正不阿很快引来麻烦。当地有个权贵,倚仗家族势力横行霸道。刘基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查办。这个权贵恼羞成怒,勾结其他官员,想要陷害刘基。幸好刘基的属下和当地百姓得知消息,及时通风报信,这才使他避免了一场灾祸。这件事让刘基深感官场险恶,随后他便辞官归乡。
二、入主帐下:刘伯温与朱元璋的相遇
至正二十年,朱元璋的军队开进浙江,经过青田县时,当地士绅纷纷前来投奔。这时已年近四十的刘基正在家乡隐居,他听闻朱元璋的威名后,决定出山相助。当时朱元璋驻守在金华城外,刘基便带着自己撰写的《郁离子》前往拜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