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青”全称“愤怒青年”,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言论和行动的青年。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前,毛主席走过一段挺长的“愤青”之路。
走向“愤青”路
毛主席生于1893年,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下的农村背景下度过的,这段时期培养了他对农民阶级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平等的敏感,而产生这种意识的关键,就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三本书,书中体现出的反叛精神和斗争精神影响了毛主席一辈子。
主席8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把他送到私塾念书,但主席对此非常厌恶,他讨厌儒学中的各自条条框框,认为这是教导人盲目服从,在读了《西游记》后,毛主席更是被孙猴子那种“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精神所震撼,这对毛主席的世界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毛主席把这种精神用来对抗他的父亲和私塾的先生。毛主席的父亲性情暴躁,常常打骂他。
私塾里的教员态度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此在毛主席10岁的时候,他就逃过学。
在毛主席13岁的时候,有一次许多客人来毛主席家中做客,他的父亲当众骂他“懒而无用”,毛主席大怒,当众反唇相讥并跑出了家门,他的父亲追上来后,边骂边命令他回去,毛主席便停在一个池塘边,威胁他的父亲:“如果你再走近一步,我就跳下去”,他的父亲只好让步,但还是要求毛主席磕头认错,毛主席便表示“如果你不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
后来毛主席主动去东山学堂求学,在这期间,毛主席读了很多课外书,并且渐渐开始关心时政,通过阅读书籍,毛主席了解了世界上的许多人物,华盛顿、拿破仑、彼得大帝……,他感慨中国要是有这样的人物就好了,毛主席还因此了解了戊戌变法,开始视梁启超和康有为为偶像,但那时,毛主席还并不反对帝制,他仍天真的以为皇帝和大部分官员是品行好、才能高的人。
再后来,毛主席决定去长沙读书,在长沙,他见到了《民立报》,看到了上面关于孙中山为鼓舞人们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报道,毛主席看完后非常激动,写下一段话:孙逸仙当共和国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在长沙目睹了许多场起义和阅读了许多报纸后,毛主席开始对中国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怀疑和不满,渐渐走向了“愤青”的道路。
走在“愤青”路
当时的中国,战火连天,民不聊生,在湖南还出现了许多土匪到处烧杀抢掠,绑票勒索,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叫苦不迭,“中国将亡”的论调甚嚣尘上。
毛主席也对当时中国的现状极为不满,他认识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如果不改变现状,中国的未来十分堪忧,他说“国民思想狭隘”,对当时与帝国主义有关的一切都嗤之以鼻,在一次湖南一师与耶鲁预备学校(海外华人资助)的足球比赛中,毛主席突然跳起来大骂:“揍这帮洋奴!”
毛主席除了抱怨现状,还付出了具体的行动,他认为改变中国,是他的责任。只要“改建政体,变化民质,改良社会,无忧也”。他的朋友说他“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五四运动的时候,许多中国青年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政治腐败,毛主席也在其中,由于他当时热衷于社会改革,在《湘江评论》中,发表了许多呼吁进行政治和社会变革的言论。
后来毛主席成为了《新青年》杂志的主编之一。这本杂志成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平台,旨在推动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毛泽东在杂志中发表了许多批评现状的文章,呼吁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变革。
脱离“愤青”路
后来毛主席读了越来越多的书,阅历越来越丰富,开始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一篇描述社会主义的文章,毛主席评价道:这是迄今为止所提出的拯救世界和人类的最好理论。
从此毛主席开始如饥似渴得读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与此同时,还读了许多西方重要思想家的著作,如《社会契约论》、《天演论》。
毛主席开始认定,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和解放。这个观点引发了他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兴趣,并将其作为实现他的理想的途径。
从此,毛主席由愤青转变成了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开始意识到,社会变革和解放只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实现,而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抗议和抵抗。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与思考的结合以及领导革命运动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想说的
愤青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过程,年轻时总是热血沸腾,很容易受煽动。要想像毛主席一样成为爱国的愤青,改变现状,让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是沉浸在无限的抱怨中,取决于六个因素。
- 知识和理性:确保你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知识储备。通过广泛的阅读、学习和思考,增加对事实的了解和对问题的理性分析。
- 批判思维:保持批判思维,不要盲目接受媒体或他人的观点。学会质疑,不断追求真相,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
- 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了解并行使你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投票、参与公共讨论、参与社区活动等,都是表达关心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方式。
- 尊重和包容:尽管你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感到愤怒,但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尊重不同的声音和多样性,并保持对话和辩论的文明态度。
- 行动和实践:除了发表意见和批评,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行动中。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工作,或者参与政府的政策建议和改革过程,以实际行动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 坚持和持久:改变一个国家或社会的问题需要时间和努力。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要放弃。通过长期的关注和参与,持续地推动正义和公平。
您已完成阅读,请点击上方关注,笔者将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谢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