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首个导弹和卫星发射基地司令,他是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他还是我军将领中的武艺高手,他就是开国中将孙继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继先

1911年2月,孙继先出生于山东曹县。

他9岁拜师习武,20岁参加红军,从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孙继先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他是开国将帅中少见的武林高手,连许世友都很佩服,想想看,论武艺,许世友服过谁?

长征时,杨得志亲自挑选了十八名勇士作为敢死队,在一营长孙继先的率领下,强渡大渡河

一开始宣传的是“十七勇士”,并不包括孙继先。后来在杨得志的纠正下,改为十八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年代,孙继先身经百战却毫发无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57年10月下旬的一个深夜,刚刚入朝鲜没几天的20兵团代司令员孙继先,就被电话叫醒,让他马上回国,有重要任务。

回国后,见到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开国上将),才知道原来他是聂帅要的人,总理点的将,主席亲自批准的,让他建设我国的导弹试验基地。

这个基地,在今天大名鼎鼎,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孙继先带兵打仗是一员猛将,但是搞导弹,却是不折不扣的门外汉,别说搞,连导弹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聂帅说,我们现在要走科技发展的长征之路,要爬尖端科学的“雪山”,渡新时期的“大渡河”,这是关系军队和国家未来前途的大事……是要下一番苦功才能攀登上去的,这个重要任务,对我们是一次新的考验,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好!

1958年4月,一列闷罐火车行驶在中国西部,所经站牌都被草帘子遮得严严实实。车上载着的,是从朝鲜战场秘密归国“执行特殊军事任务”的第20兵团将士。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任务是在这里修铁路、建机场。

从此,孙继先和他的20兵团,就神秘地消失了。连美国都在猜测他们到底去哪里了。

在寸草不生的浩瀚戈壁上,建设我国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的国防工程,难度超乎想象。为鼓励大家扎根戈壁,完成国家交给的神圣任务,孙继先提出一个口号:“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

沙漠环境恶劣,气候无常,饮水困难,蚊虫众多,战士们吃沙枣、喝碱水、睡帐篷、住地窝。没有大型机械,战士们就手拉肩扛,把一根根枕木、一条条钢轨铺设到位。他们甚至饿着肚子,馒头到嘴边都没时间停下。300多人因过度劳累、水土不服而长眠于此,他们到死都不知道干的是什么工作。

苏联专家预测的十五年才能建成的任务,孙继先必须三年建成。

他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建设,因为新中国等不起,中华民族等不起。

直到两年后,战士们才知道,他们正在建设的是中国首个导弹、卫星发射场。

最终,不到三年时间,他们就在茫茫戈壁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展导弹事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久地干事业,就得在戈壁滩扎下根,开荒种粮、发展农副业生产。在水库工地上,孙继先常常与基地官兵一起肩扛铁锹、挥舞镐头,硬是在戈壁大漠中建起一座面积9.25平方公里、蓄水容量达1700万立方米的水库。他从山东老家带来的甜瓜种子,也在戈壁滩成功种植。

1960年11月5日,苏联专家撤走的第17天,新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尽管东风一号是仿制导弹,但是我们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知识。科技工作者们拆解每个部件,反复研究,吃透了导弹构造、装填技术、发射要领,这是我国导弹事业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一号发射画面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从此,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不为人知的导弹靶场,崛起为世界知名的航天发射中心。

1962年3月,孙继先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导弹研究院)副院长。离开东风基地之前,孙继先来到刚刚落成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3年多的时间里,已有300多位英灵永远长眠在这里,他对身边的李福泽说:“虽然我将调离东风基地,但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们,我死后老骨头就埋在这里,永远和创建基地的烈士们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烈士陵园

1990年4月13日,孙继先因病逝世,享年79岁。

按照他的遗愿,子女们把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向大渡河,另一部分安葬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永远陪伴着那些初创靶场的战友们,也默默注视着中华民族的飞天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