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声响起,“侬来啦!”老人高兴地把一位“绿马甲”迎进门,两人亲热地握着手,在屋里聊起了家常——社区“打包”关爱“配送到户”,让特殊困难老人拥有“五彩斑斓”的晚年……
杨浦充分听取民意,施展“绣花功夫”,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的同时,引导、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城市治理,贡献“金点子”,孕育“金果子”。15分钟,怎么让“家的温暖”聚沙成塔?今天为大家送上“答卷”。
“打包”关爱送到家,让老人拥有“五彩斑斓”的晚年
江浦路社区的独居老人周阿婆今年81岁,子女居住在外区。一天,周阿婆家响起了敲门声,“侬来啦!”老人高兴地把一位“绿马甲”迎进门,两人亲热地握着手,在屋里聊起了家常。
这位“绿马甲”是社区关爱员戴翠琴,周阿婆是她当天走访的第一位老人。“今天要看望一位‘红色’,还要电话关心一下几位‘黄色’……”在戴翠琴的口中,老人们是“五彩缤纷”的。这是江浦路街道推出的“5+3+5”关爱巡访制度,即“五色服务机制+三巡访组合式+五社服务资源”——将辖区特殊困难老年人按照居住情况、经济情况、身心状态等,用红、黄、绿、蓝、灰等色彩进行分类管理,配合“常态巡访+专题巡访+应急巡访”的组合式关爱服务,调动资源、精准施策。
“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
上门走访、电话访问……社区关爱员团队是“5+3+5”关爱巡访制度的中坚力量。“小戴很好的,经常上门来看我,不论我有什么困难,只要让她知道,她肯定第一时间帮助我。可以说,我们就像亲姐妹一样。”周阿婆说。
戴翠琴成为周阿婆的关爱员,是从今年开始的。3月的一天,戴翠琴照常上门走访,发现周阿婆因意外摔倒行动不便,需要在家静养,而原先申请的助餐服务刚好将于4月取消,吃饭成了难题。于是,她当即联系居委会干部,协助老人申请助餐,还在每个周末为老人买菜送饭,解决燃眉之急。“有什么事尽管找我”,戴翠琴经常上门,陪伴老人,提醒她注意自身健康和居家安全。大半年时间过去了,两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我以前什么都爱憋在心里,不喜欢向别人求助,但是小戴很热心,她给了我力量,让我愿意和她亲近。”周阿婆告诉记者。
除了社区关爱员,“5+3+5”关爱巡访制度还调动了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包括社区助餐员、长护险关爱员、社区骨干、“老伙伴”项目志愿者等。他们根据服务对象的色彩分类等级,开展电话、上门巡访,并做好情况记录和上报。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色彩分类管理体系,用红、黄、绿、蓝、灰对老人做标注。其中‘红色’是最高级,需要助餐员每周上门巡访2次、长护险关爱员每周上门2次电话1次、社区关爱员每周上门2次、社区骨干每周上门2次。‘黄色’是第二级,只需要‘老伙伴’项目志愿者和关爱员上门1次、电话1次就可以了。其他的等级服务频率依次递减。”江浦路街道工作人员表示,“看起来工作量很大,其实服务主体多,压力就会小得多。而对老人来说,关爱他们的人多了,幸福也就聚沙成塔了。”
关爱特殊困难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织越密
为了规范工作,江浦路街道制作了一套五色台账,线上、线下都有,里面包括每一位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排摸频率、巡访结果、阶段状态等。针对各服务主体上报的信息,比如哪位老人最近身体情况有变化、哪位老人心情起伏较大,或哪位老人不愿意再接受巡访关爱,街道都会汇总在台账表格中,随时更新,每月整合出纸质台账,确保掌握每一位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情况。
一天,有社区关爱员在上门巡访时发现无人应门,电话也联系不上,迅速联系居委会干部和老人子女,最终经过老人子女同意后破门而入,发现老人已晕倒在地。“我们马上把老人送到附近医院就诊,并和老人子女做好沟通工作。很庆幸,巡访制度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了第一时间的帮助。”江浦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近年来,杨浦区民政局积极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出台《杨浦区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工作方案》,聚焦老年人居家安全和服务需求,优化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方法、细化工作目标,建立了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
2018年起,戴翠琴正式成为社区关爱员,一人对接5位特殊困难老年人,每周都要电话或走访。她制作了一本自己的电话簿,将所有对接过的关爱对象联系方式、家属联系方式都记录下来,一旦联系不上老人,她就会第一时间找家属沟通。对于老人每一阶段的身体、心理健康和服务诉求、生活变化,她也会及时更新,并上报居委会。“我就把自己当成一座桥,连通老人和社区,让每一个老人有渠道发声。”戴翠琴表示。
和戴翠琴一样奋战在社区关爱员岗位上的,还有73岁的徐敬民。退休前,他是居委会主任,扎根社区,退休后活跃在为老服务一线。“我们还年轻,是‘小老人’,只要还有余力,就愿意发光发热,为‘老老人’们服务。”
政府主导、家庭主责、社会参与,以社区为平台,以“老伙伴”计划、长护险、助餐等社区助老政策项目为载体,以社区党员骨干为中坚力量,以社区志愿者为辅助,以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在杨浦,关爱特殊困难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越织越密。
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家门口”就有“法庭”
与单位发生劳动纠纷,想咨询律师去哪儿找?纠纷还没解决生活遇到困难怎么办?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务纠纷不仅仅是纠纷,还有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今在杨浦,劳动者可以通过“家门口法庭”更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杨浦区“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已于近期启用,并迎来首场庭审。“双倍工资的计算基础,应按照劳动者实际获得月收入确定,而不应该是底薪”“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企业方应该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一场关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的劳动纠纷争议案件,在“家门口法庭——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开庭。双方当事人“唇枪舌战”,据理力争,经工会和法院的多轮调解,在法官的见证下,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
这个职工法律服务中心推出的“法援1+N服务项目”暖心包,集法制宣传、咨询援助、就业服务、心理咨询、困难帮扶、技能培训等工会服务于一体,职工的“烦心”事,在这里可以得到“一站式”解决——
“杨浦工会法制课堂志愿者”团队由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优秀业务骨干以及专职律师组成,开设常态化法治宣传教育课程;聘请专职律师成立“杨浦工会法律专家志愿团”,在全区23个法律援助站点接待法律咨询、参与纠纷调解等;依托“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工会驿站)”等服务阵地,嵌入工会线上线下法律服务;用好“工会+法院新就业形态纠纷调解工作室”“家门口法庭——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两个工作室,实现“解纷”端口前移……
下一步,杨浦区“一站式”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将持续完善劳动争议联动预防化解体系,提升劳动解纷效能,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护航法治营商环境。
“上链接!”在家门口上课,“小白”也能“入局”电商直播
季女士曾在实体商超领域从业,拥有不错的市场资源,近期她打算进入电商直播赛道创业。从“直播平台的推流模式解析”“上‘热门’的算法原理”,到“破冷启动的脚本思路”“产品卖点拆解方法”……前一阵,季女士在长海路街道创业孵化基地认认真真当起了学生,参加长海路街道“家长学校”社区学堂初创企业电商直播培训暨学员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专题课程。
“今天带来的这款咖啡,产自巴西,入口丝滑,咖啡爱好者必须冲!”“我手上这只保温壶,可伸缩、好携带,出门旅游带它准没错”……听完老师的讲解之后,一群学员拿着产品、对着打光灯,各自进行模拟直播。
“电商直播现在流量大,大家都想试一试。今天来听课,老师讲得非常细致,而且自成体系,让我非常惊喜。现在我觉得自己在慢慢开窍,对直播有初步概念了。”对这次课程,季女士连连称赞。
本次来参加培训课程的学员多为辖区创业者、企业代表、求职青年。今年研究生毕业的小赵表示,现在,电商直播的相关知识几乎成了卖货的必备技能。这次培训,让她对电商直播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也激发了她投身直播电商行业的创业热情和信心。
下一步,长海路街道创业孵化基地将结合“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就业服务站点功能,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和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创业就业机会。
编辑:张辰霏 奚宇轩
图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