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浙江大学传媒国际官微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网络反映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受助对象方某晒国内外旅游照,学院成立调查组,经学院研究,认为该生存在《浙江大学本科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办法》规定的不合理消费行为,取消其受资助资格。
根据通报,方某为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于2021—2022学年、2023—2024学年、2024—2025学年秋冬学期被认定为资助对象。今年以来,该生有多次出行各地的情况,其中旅游3次。
据报道,疑似方某微信朋友圈截图显示,其朋友圈定位包括昆明、丽江、西藏、三亚、苏州、重庆、新疆、上海、青岛、大连、韩国、日本等地。面对网上质疑,疑似方某发帖回应称,收入来源包括勤工助学收入、历年累计奖学金、学校资助、家教所得等。朋友圈里去的那些地方,部分是因为出任务和社会实践去的,并不是旅游。
浙大最新通报,承认了方某外出旅游的事实。方某外出旅游用的自然是自己的钱,毕竟学校的资助,远不足以支付这些开支。取消方某受资助资格,在网友意料之中。公众想追问的是,浙大当初是如何根据学生资助审核制度进行把关的?如果方某没有高调发朋友圈,估计还会被学校当作困难生继续资助下去。
方某可能有过家庭困难的时候,但这种困难是否符合资助标准,只要在资格审核时稍加查验,是不难查清楚的。如果对方某的资助完全符合有关程序和要求,那么在他“经过自己的努力,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的情况下,是否履行了相应的退出机制,把有限的资助让给更需要的人?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并非一成不变,因条件改善不再符合资助条件时,学生应主动向学校申请退出资助体系。学校也要定期审核,动态掌握学生的经济状况是否依然符合资助条件。高校资助制度,是为了帮助那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属于兜底性保障制度。 “能进能出”也不是要找受资助学生的麻烦,而是确保最需要的学生获得资助。显然,浙大让方某这样有能力出国旅行的学生获得资助,是不合适的。
方某被取消受资助资格,再次提醒各高校,完善在校学生资助办法,加强对受助学生的审核把关,让每一位真正有需要的学生都获得资助,确保教育公平正义。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曹玉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