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城东弥陀镇,风雪糕香数百春。

前身称作玉兰片,建文皇帝启先痕,

张家承法传至今,已成地方名小吃。

王侯将相皆作古,独留酥香漫酒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列位,这首打油诗写的是什么呢?写的就是泸州弥陀风雪糕的来历,现在好多年轻的泸州人对风雪糕了解不多,甚至没有吃过,虽然风雪糕继续有卖,却不如当年那么畅销,人尽皆知。究其原因,江阳沽酒客先按下不表,先与大家聊聊这道地方名小吃的前生今世。

风雪糕因为主要产自泸州的弥陀镇,所以一般叫“弥陀风雪糕”,这个沿江古镇,今天还能看到许多老泸州的缩影。而长江对岸神臂城镇就是过去南宋末年的著名抗元遗址神臂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弥陀在历史上也因水运码头繁华一时。如今虽然变革融合到黄舣,但是它的人文底蕴还是值得挖掘的。

风雪糕起源确切时期已难考证,不过,传说与明朝建文帝有关。熟悉历史的都晓得,朱棣夺了侄儿建文帝皇位,发动“靖难之役”。明史虽记建文帝被烧死,可那时没DNA检测,尸体难辨,建文帝逃脱出家、四处流浪的说法,成了野史热门。泸州有关建文帝传说不少,风雪糕来历也与之相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建文帝流亡至泸州时,百姓正为进贡朝廷之物犯愁。他心怀百姓,凭在宫中对那些精美糕点的记忆,扮作和尚教百姓做糕点。以宫廷工艺为本,结合当地食材、情形改良,耗时七天七夜制成,初名“玉兰片”。那年,恰逢冬季,泸州大雪连下七天七夜,建文帝灵感突发,改名“风雪糕”,上贡后获赞誉、成贡品,制作工艺便传承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传说多有演绎,甚至逻辑性不严谨。现今,弥陀风雪糕正宗传人姓张,传承五六代了。据回忆,技艺可追溯至200年前清道光年间,雏形是“玉兰片”。

1896年,第一代传承人张全在弥陀大糖果作坊当学徒,钻研改进工艺,受牛皮糖启发,将糯米粑削薄片、猪板油炸酥、淋白砂糖熬的糖浆,试制早期风雪糕,也叫“玉兰片”,后开张氏玉兰片作坊,技艺代代延续。看来风雪糕也是继承和发展中诞生的,这符合民间小吃发展演变的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60年代,泸州风雪糕还远销香港,1983年,在四川省供销系统糕点评比会夺冠,声名远扬。时至今日,风雪糕依然可作泸州伴手礼,承载乡情。只是当下,食用者渐少,还遭诟病,或因制作不正宗、油腻甜腻,不符健康需求,再加上营销乏力,在坚守中渐被遗忘。

江阳沽酒客从地方民俗文化视角看,泸州风雪糕不只是美食,更是地域文化象征。见证泸州历史变迁,彰显泸州百姓的生活智慧与审美。往昔物资匮乏时,它是美味珍馐,是节庆必备。传承至今的工艺,饱含老艺人匠心与坚守,是江阳民俗“活化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因为时代的变迁,很多东西没有与时俱进,更没有有效的契合当今的一些口味习惯和包装模式,实际上不是没有机会的,泸州很多名小吃,单独拿出来可能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够,大可以考虑打包组合,形成小吃系列进行推广,当然这个需要一系列的协调和有人能建立良好的销售渠道。假如我们自己人都不认可和支持,就缺乏认知和老是自卑,什么都推不好。

如今,泸州风雪糕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泸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获价值认可,有了传承保障。未来,盼它延续独特魅力,成泸州民俗文化亮眼名片,让更多人领略此地风土与技艺。

下一期,我准备讲讲馅黄酥或者纳溪泡汤,看看大家想先听哪个,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