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来科点谱
编辑 | 来科点谱
«——【·前言·】——»
在人类悠悠文明演进历程里,有众多让后人叹为观止的伟大作品留存下来,像埃及的胡夫金字塔,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这类历经岁月洗礼的古老建筑,如今被现代人称作是 “奇迹”。
一直到现在,国际公认的古代世界建筑奇迹也就七个而已,但在如今信息越来越便捷的大环境里,好多地方都声称拥有它们那儿的 “世界第八大奇迹”。
可是,谁能想的到,浙江某小乡村竟隐匿着 “世界第九大奇迹”,当村民偶然抽干池塘,雄伟壮丽、构造奇巧的龙游石窟这一古老地下石窟群便不再神秘,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1992年,浙江衢州龙游县,几个村民为了捕鱼,做了个看似不起眼的决定——抽干村里的洗衣潭,这潭水,世代供村民洗衣淘米,平静的水面下,似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伴随水位持续降低,潭底模样慢慢展现出来,硕大的石柱以及雕琢精细的石窟一一映入众人眼帘,这般意外的发现,让整个村庄都为之震动,同时也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最开始被发现的那七个石窟,它们的布局和北斗七星的形状惊人地相似,这样的巧合催生出许多遐想,刹那间,专家学者们蜂拥而至,媒体记者们也闻风赶来,各种各样的论断此起彼伏。
有人判定这里是古代的墓群,有人臆测是战时藏兵之处,还有人将其与道家思想或者外星生物关联起来,顷刻间,龙游石窟变为谜团的代言,荣获 “世界第九大奇迹” 之名。
这顶耀眼的光环,为龙游石窟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也为其日后的商业化开发埋下了伏笔,在那个信息还不甚发达的年代,人们对神秘事物充满好奇,猎奇心理驱使着他们想要一探究竟。
中央电视台与《东方时空》等媒体的宣传报道,让龙游石窟成功闯入全国观众的视野之中,只是在这热闹喧嚣的大环境下,有关龙游石窟真正用途的研究探讨却渐渐被冷落,不再成为焦点。
“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称号,固然吸引眼球,却也掩盖了其背后的历史真相,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石窟内部的痕迹与采石场相似,石窟临近衢江,便于石料运输,而这些石料很可能被用于建造衢州城墙。
如今的龙游石窟,早已褪去了神秘的面纱,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旅游景点,石窟内安装了灯光,配备了讲解员,甚至还有各种人工景观。
游客们络绎不绝,赞叹着石窟的宏伟壮观,却鲜有人再去探究其背后的历史真相,曾经的“世界第九大奇迹”,如今成了一个被过度包装的旅游打卡地,其文化价值被商业利益所裹挟,令人唏嘘不已。
三星堆:青铜面具
与龙游石窟的情况全然不同,三星堆有着别样的历程,1929 年,地处四川广汉的农民燕道诚在地里劳作时,意外地掘出了一些玉器。
这些玉器最终引起了考古学者的注意,为三星堆的发现埋下了伏笔,几十年后,1986年,砖厂工人杨运洪和刘光才在取土时,再次发现了玉器,这次的发现直接开启了三星堆考古的序幕。
紧接着,一号跟二号祭祀坑被发掘,这一发现让全世界都为之惊愕,在这些祭祀坑中所出土的海量青铜器、金器以及玉器等珍贵文物,充分彰显出古蜀文明那令人着迷的神秘色彩与灿烂辉煌。
那高达 3.95 米的青铜神树,还有神秘的青铜大立人像,个个都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默默讲述着一个已经消逝的文明所经历的往昔岁月。
与龙游石窟不同的是,三星堆在发现后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考古学家们对三星堆进行了系统性的发掘和研究,力求还原古蜀文明的真实面貌。
三星堆遗址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避免了过度商业开发带来的破坏,三星堆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也为世界考古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它全面地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包容的属性,引领我们在古代文明的智慧与强大创造力的理解上,迈向了更深层次且更为明晰的境界。
文化遗产保护的十字路口
龙游石窟和三星堆,这两个偶然发现的古代遗址,在被发现后的发展道路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龙游石窟被迅速推向商业化,而三星堆则得到了系统性的保护和研究。
龙游石窟的商业化开发,虽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过度的人工干预,破坏了遗址的原始风貌,也使其丧失了部分历史信息。
景区改造、灯光秀、讲解员的“故事”,都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龙游石窟的真实面貌,使其沦为一个被过度包装的旅游产品。
“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称号,更像是一种营销噱头,而非对其历史价值的客观评价,这种“流量至上”的开发模式,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牺牲了遗址的长期价值,令人扼腕叹息。
相比之下,三星堆的保护模式则更为理性,国家层面的重视,确保了三星堆遗址得到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和研究。
出土文物被妥善保管,并用于学术研究和博物馆展览,而非被随意用于商业开发,这种保护模式,不仅维护了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古蜀文明的辉煌。
这两种不一样的运作模式,暴露出文化遗产保护和商业开发间的冲突矛盾,怎么协调好二者关系,摸索出可持续前行的路子,成了当下亟待攻克的棘手难题。
龙游石窟和三星堆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遗址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我们需要借鉴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不断完善保护机制,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守护文明的火种
龙游石窟和三星堆的发现,都是偶然的机遇,但它们背后的故事,却引人深思,它们是失落的文明碎片,也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历史的深处,还有许多未知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文明的火种。
咱们得怀着敬重、畏惧的心,珍视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好让它们一直传承,将来给后人讲讲往昔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事儿。
这么做既是敬重历史,也是担起对未来的那份责,文化遗产咋保护、咋利用,向来是个长久议题,得持续摸索、大胆创新,寻条既护得住遗产,又能带动经济往前走的道儿。
唯有如此行事,文化遗产才可重焕生机,给人类文明朝前迈进添更多助力。
龙游石窟的教训提醒我们,商业开发不应凌驾于文化保护之上,而三星堆的成功经验则告诉我们,科学的保护和研究,才能让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以后的日子里,要着重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化对遗址考古发掘与钻研,好好探寻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跟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得想法子摸索出更妥当的开发办法,别搞过度商业化那一套,好让文化遗产实实在在为咱社会出份力,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咱们携手并肩,牢牢守护好这些珍贵遗迹,让文明火种世代相传,点亮前行路途。
参考资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