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说周总理治军有方,但鲜有人知他在地下工作中的敏锐直觉曾多次挽救党的地下组织于危难之际。1947年的一个深夜,延安的电台收到了一份来自北平的电报,电报中说一位国民党将领愿意倒戈,这本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但周总理看完电报后,却反常地拍案而起,当即下令北平地下电台转移。在当时,很多同志都不理解周总理为何对这个"好消息"如此反应。北平地下组织的负责人甚至还为此摆起了庆功宴。然而仅仅几天后,一场惊天危机就在北平爆发了。究竟是什么让周总理在电报中察觉到了危险?这个看似普通的电报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阴谋?
一、突如其来的"投诚"
1947年7月的北平,正值盛夏,但地下组织的工作却一刻也不能松懈。这一年,国共双方在军事上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党在华北地区的军事优势日渐明显。孙连仲作为国民党华北"剿总"副总司令,掌管着北平及周边地区的部分军事力量。
在此之前,我党北平地下组织曾多次尝试与孙连仲建立联系。然而此人为官多年,处事圆滑,对任何政治表态都极其谨慎。即便是与我党地下工作人员余心清见面时,也总是说些模棱两可的话。余心清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与孙连仲也有些交情,但始终无法撬动对方的立场。
7月中旬,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蒋介石计划亲赴北平督战,这个消息让整个北平地下组织都紧张起来。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孙连仲突然改变了态度,主动向余心清表示希望与共产党方面接触。他提出要效仿张学良的西安事变,策划一场"北平事变",以逼迫蒋介石下野。
这个消息通过地下电台传到延安后,北平站的同志们都异常兴奋。特别是余心清,多年的努力似乎终于有了成果,立即向组织发出急电,要求尽快安排接头人选。然而在延安,周恩来看完电报后却陷入了沉思。作为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他敏锐地注意到几个异常之处:其一,孙连仲此前一直态度暧昧,为何突然转变如此彻底?其二,身为"剿总"副总司令,他在军中的实际影响力并不及表面官职。其三,这个时间点太过巧合,恰好是在蒋介石计划北上之际。
9月初,北平的形势更加微妙。孙连仲通过余心清频繁发来联络信号,要求尽快见面商谈具体事宜。这时的余心清已经完全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北平城内四处活动,甚至约集一些老友开始商议"事变"后的人事安排。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周恩来立即下令北平地下电台全部转移,并要求所有地下工作人员暂停与孙连仲的联系。这个命令来得突然,以至于许多同志都感到不解。然而接下来的事态发展,证明了周恩来的判断是何等准确。
二、美式监测设备的威胁
1947年的北平城内,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上演。这一年,国民党保密局获得了一批美国最新研制的无线电监测设备。这批设备由十余辆改装吉普车组成,每辆车上都安装了当时最先进的无线电信号探测系统,能够在数公里范围内准确捕捉到地下电台的发报信号。
这批设备的到来,让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看到了一举摧毁我党北平地下组织的希望。他立即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小组,由曾在美国留学的工程师负责培训操作人员。与此同时,保密局也在北平城内布下了大量眼线,专门收集可疑住户的信息。
监测车队采取了分区巡查的方式,将整个北平城划分为数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两到三辆监测车轮班值守。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这些监测车都被伪装成普通的军用运输车,司机和操作员也都穿着普通军装。
9月中旬的一天,设在西城区的监测车捕捉到了一个可疑信号。这个信号出现的时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六点左右开始发报,持续时间约半小时。保密局特工处处长谷正文接到报告后,立即调集了更多监测车前往该区域,通过多点定位的方式缩小信号源的范围。
与此同时,保密局还在暗中收买了当地一些地痞流氓,让他们以各种借口出入可疑区域,暗中观察居民的异常举动。这些人当中就包括北平城内臭名昭著的"飞贼"张四,此人擅长攀爬,经常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住户家中。
通过近一个月的监测和跟踪,保密局基本确定了信号源的位置在西城区的一条小巷内。这条巷子地处偏僻,来往行人较少,是地下工作的理想场所。谷正文命令技术人员昼夜值守,绘制出了一份详细的信号活动图谱。
这份图谱显示,发报时间通常在清晨和深夜,每次持续时间不等,但从不超过一小时。更为关键的是,技术人员发现这个信号使用的是我党特有的通讯密码体系。为了进一步确认目标,保密局还在附近的制高点设立了暗哨,用高倍望远镜对可疑住户进行24小时监视。
就在这时,余心清发来的那封关于孙连仲的电报,给了保密局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故意放出消息,诱使地下电台增加发报频次,这样一来,信号源的位置就更容易确定了。虽然周恩来及时下达了转移命令,但北平站的一些同志仍然沉浸在即将策反孙连仲的喜悦中,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
保密局的监测车依然日夜不停地在街道上游弋,等待着最后的收网时机。与此同时,谷正文已经在城内布下了多重包围圈,只要确定了具体位置,就能立即展开抓捕行动。这场看似无声的较量,实际上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三、隐秘的情报战
保密局的监测设备日益逼近地下电台的同时,一场更为隐秘的情报战也在北平城内悄然展开。那个被保密局收买的"飞贼"张四,实际上是我党地下组织安插在保密局的一名情报员。他每天都要向谷正文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将保密局的行动计划通过隐蔽的方式传递给地下组织。
这位"飞贼"的真实身份是北平地下党员张志诚,他出身于北平城内的一个普通商户家庭,年轻时因家道中落而沦为混混。1945年,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逐渐觉醒,成为了一名地下党员。凭借着在街面上的"江湖地位",他成功打入了保密局的外围系统。
然而,谷正文也不是等闲之辈。作为保密局特工处处长,他深谙情报战的诡谲。他发现张四提供的信息往往只是些表面现象,而且每次行动都会莫名其妙地落空。这让他产生了怀疑,于是暗中派人跟踪张四,同时故意向他透露一些假情报。
9月下旬,谷正文设下了一个圈套。他告诉张四,保密局已经完全掌握了西城区地下电台的位置,准备在三天后实施抓捕。这个消息很快通过张四传到了地下组织。但实际上,保密局的目标是另一处可疑地点。
就在地下组织准备转移西城区电台的同时,谷正文突然对北城区的一处院落发动了突袭。这次行动差点得手,要不是院内的地下党员及时发现了异常,提前几分钟撤离,后果不堪设想。这次事件让地下组织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对手。
与此同时,保密局还在北平城内布设了一张庞大的情报网。除了专业特务外,还收买了大量市井小民,甚至包括黄包车夫、小贩等。这些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为谁工作,但他们的举报却给地下工作带来了极大威胁。
热门跟贴